便祕的發病原因和預防方法

  便祕是常見的肛腸疾病症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便祕的情況。便祕的誘因都有什麼?只有在瞭解了導致便祕的因素之後我們才能夠更好的預防便祕的發生。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便祕的病因,希望對你有幫助。

  便祕的病因

  1、不良的飲食習慣:因攝入的食物過少,使得食物的機械性或者化學性刺激不足,尤其是缺少遺留大量沉渣的食物,使腸道刺激減少,反射性蠕動減弱而造成便祕。

  2、身體水分損失過多:過多大量出汗、腹瀉、嘔吐、失血及發熱等均會使身體水分過度損失,代償性引起糞便乾結。

  3、社會與心理因素:久坐、工作緊張、運動不足;家庭不睦、人際關係緊張、心情長期處於壓抑狀態,都可使植物神經紊亂,引起腸蠕動抑制或亢進;

  4、生活習慣改變: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下降,以致雖有糞便進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衝動,使排便反射而不能產生而引起便祕。

  5、各種疾病的影響:大腸肛門病變、腸外病。

  便祕的預防方法

  1、注意食療調養。提倡吃菜粥或藥膳粥,既有水分,又有食物汁,既具有滋補功效,又有潤暢通便作用,如何首烏粥、核桃仁粥、黑芝麻粥、柏子仁粥、松子仁粥等。應禁忌過食辛辣燥熱的飲食,如辣椒、胡椒等,因為這些飲食成分易耗傷陰津水分,誘發便祕。

  2、合理平衡飲食。飲食結構不合理或飲食不規律,如食物過於精細而缺少食纖維素食物,飲食過少等都是誘便祕的危險因素,必須設法改掉,即增加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豆類製品攝入比例,以增加食物消化吸收後的餘量,刺激腸道蠕動,還能保留部分水分、促進排便。老年食物中宜多放一些植物油,以增加腸道的潤滑性,利於排便;在飲水方面,老年要養成多飲水的好習慣,每天最好喝6—8杯水,以保證機體有足夠水分潤腸軟便,如有條件應多飲鮮果汁與蜂蜜水。

  3、不要濫用瀉藥。由於對便祕認識不正確,有些患者常常依賴瀉藥幫助排便順利,結果造成依賴性而加劇病情,正確合理地使用瀉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並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久坐少動,喜靜善臥,是體力逐漸下降、引起排便困難的重要因素之一。堅持一定量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不僅能增強體質,保持體力和精力,而且可以增加食慾,使腸蠕動功能提高,使腹壁肌肉、膈肌、盆腔肌肉、提肛肌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加,可以有效預防便祕發生。

  5、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老年神經系統功能減退,加之社會活動減少,多有精神心理方面障礙,情志抑鬱焦慮等較多見。便祕患者應學會克服焦慮與抑鬱等不良情緒,保持愉快、通達的心理境界,對預防便祕亦十分重要。

  6、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最好養成每日一次的排便習慣,應與每日晨起後,在室內稍做運動,空腹喝一杯涼開水或溫開水,然後去廁所排便***不管有沒有便意***,以培養和保持排便的條件反射。更不應抑制便意,應該是一有便意就去排便。

  便祕的康復運動

  便祕是現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經常轉動腰部能治療便祕。每天做1~3次,清晨鍛鍊最好,睡前和飯後不宜,一般連續做10~15天即可見效。

  具體方法:兩足分立,呈八字形,足距略寬於肩,兩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兩手叉腰,目視前方,肩膀放鬆,呼吸自然。以小腹部的轉動為主,以肚臍為軸心,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平轉,連續做小幅度圓周運動。

  練習初期,運動量不宜大,每次各轉30~50圈即可。然後根據身體情況和症狀輕重,慢慢增加轉動圈數,並提高速度,圈數可增到200~300圈,時間為15分鐘左右。轉腰時動作宜和緩、連貫,重點要放在腰部和腹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