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是怎麼形成的

  增生性骨關節病,又稱骨質增生,是指由於關節退行性變,以致關節軟骨被破壞而引起的慢性關節病。又稱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及肥大性關節炎等。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骨質增生的相關知識。。

  :

  1.原發性骨關節病的基本病因是,人體成熟後的逐漸老化及退行性變,在骨關節方面的表現。

  2.繼發性骨關節病是指因某種已知原因,例如外傷、手術或其他明顯因素而導致的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由於關節面摩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造成關節面的退行性變。

  骨質增生的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緩慢,無全身症狀,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常為多關節發病,也有單關節發病者。受累關節可有持續性隱痛,活動增加時加重,休息後好轉。疼痛常不嚴重,氣壓降低時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有時可有急性疼痛發作,同時有關節僵硬感,偶爾可發現關節內有磨擦音。久坐後關節僵硬加重,稍活動後好轉,有人稱之為“休息痛”。後期關節腫脹、增大及運動受限,很少完全強直,一般表現為骨阻滯徵。

  骨質增生與其他疾病的鑑別診斷:

  1.急性風溼熱

  發病急,全身症狀重,持續時間短。關節表面面板呈紅熱。受累關節疼痛、壓痛,為遊走性,無關節功能障礙。多伴發心髒病變。X線檢查無變化。

  2.類風溼關節炎

  多發在20~50歲。急性發作,全身症狀較輕,持續時間長。受累關節多對稱或多發,不侵犯遠端指間關節。關節早期腫脹呈梭形,晚期功能障礙及強直畸形。X線檢查區域性或全身骨質疏鬆,關節面吸收骨性癒合,強直畸形。實驗室檢查血沉快,類風溼因子陽性。

  3.強直性脊柱炎

  多發於15~30歲男性青壯年。發病緩慢,間歇疼痛,多關節受累。脊柱活動受限,關節畸形。X線檢查骶髂關節間隙狹窄、模糊,脊柱韌帶鈣化,呈竹節狀改變。實驗室檢查血沉快或正常,HLA-B27為陽性。類風溼因子多屬陰性。

  骨質增生的治療:

  本病最重要又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愛惜患病關節,以延緩病變的程序。肥胖者應減輕體重,以減少關節的負荷,延緩病變的發展。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柺杖或手杖,以減輕關節的負擔。可以做理療及適當的鍛鍊,以保持關節的活動範圍,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有助於控制急性期症狀。消炎鎮痛藥物可減輕或控制症狀,但不能改變病變的進展,只是在急性疼痛發作期間起治標作用,應在評估患者風險因素後慎重使用且不宜長期服用。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緩解症狀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同時長期服用可以延遲疾病的結構性進展。對晚期病例,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是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關閱讀:

  骨質增生的治療土方:

  1、用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陳醋適量,藥用凡士林少許。將藥末加山西老陳醋調成糊狀,然後混入少許藥用凡士林調勻。隨即將配好的藥膏塗抹在患者增生部位,塗好後蓋上1層塑料紙再貼上紗布,用寬膠布將紗布四周固封。2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

  2、取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頸椎增生加葛根12克;胸椎增生加狗脊12克;腰椎增生加杜仲、懷牛膝各12克***亦適用於膝關節以下關節病***。此方重用白芍、若效果不顯可逐漸將其增至60克。若腹瀉,可加炒白朮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1日1劑。

  3、用花蛇***銀環蛇***4條,威靈仙72克,當歸、土元、血竭、透骨草、防風各36克,共研細末,過篩。日服2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

  4、取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塗抹患處,覆以乾淨白紙,紙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覆加熱,直至粘液燙幹為止。每天2次。此方治療骨質增生療效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