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是怎麼形成的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瑪瑙石,也稱文石,觀賞石,幸運石,因其石面有形狀各異、大小不等,如雨花的五彩石紋而得名。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雨花石的相關知識。

  :

  雨花石主要成分仍為二氧化矽,是一種瑪瑙石,與水晶、玉石一類,屬石英礦的一種;由二氧化矽膠體在地球形成的漫長過程中在火成岩的空隙中生成,沉積岩中也能形成瑪瑙石。形成過程中夾雜的其它元素、雜質,使其呈現各種花紋;以後在地殼變動過程中,原生礦石由大自然的力量破碎,使相互間碰撞,打磨成毫無稜角的光滑礫石,並被水流等因素運送富集、積聚到南京六合附近,被人發現並重視,現稱之為雨花石。

  歷史傳說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經過了原生形成、次生搬運和沉積礫石層這三個複雜而漫長的階段,也可謂是歷盡滄桑方顯風流了。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花瑪瑙,主要出產於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為全國最大的雨花石產地。所產雨花石之質、形、紋、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備,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美麗的雨花石被人們欣賞、收藏已有千年歷史,近年來,古風復起,雨花石倍受國內外人士青睞,成為饋贈親友、欣賞、收藏的珍貴禮品。

   歡迎來南京

  雨花臺因多產五彩石子,古稱“聚寶山”、“瑪瑙崗”。

  南朝梁代以後流傳:“梁武帝時有云光法師講經,感動上天,天花紛紛墜落”的神話故事。北宋大觀年間,吏部侍郎盧襄根據雨花說法的傳說給雲光法師講經處命名為“雨花臺”。

  雨花石產於南京市郊及長江兩岸的六合、儀徵***真州***、江寧、江浦等地。宋人杜綰在《雲林石譜》中稱雨花石為“瑪瑙石”、“螺子石”。

  明《一統·南京》稱:“雨花臺石,聚寶山出”。

  雨花石名真正脫穎而出在明末清初。徐榮以《雨花石》為題寫了一首七律詩。張岱在《雨花石銘》一文中稱:“大父收藏雨花石,自餘祖、餘叔及餘,積三代而得十三枚……”。

  石名隨地名更迭。從“瑪瑙崗”到“雨花臺”從“瑪瑙石”到“雨花臺石”,再到“雨花石”,從一個美麗的佛教傳說到雨花石美名的約定俗成,使綺石、五色石、六合石、靈岩石、江石子、螺子石等雨花石別稱均定格為雨花石,並芳名盛播四方。

  欣賞收藏

  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質的花。凝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孕萬物之風采,在賞玩、收藏雨花石時,可根據其呈像分為人 物、動物、風景、花木、文字、抽象石等、按照“ 六美”程度可分為絕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級,觀之令人心曠神怡,賞之可意安體泰。古往今來,備受人們喜愛。歷代名人及文人騷客愛石甚多,周恩來曾經收藏雨花石,南京梅園新村目前依然陳列著周恩來當年寶藏的雨花石;前國務院副吳學謙1991年10月來江蘇時,觀賞了雨花石,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也曾賞玩雨花石,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運動員將雨花石作為中國的象徵永久存在漢城。如今中國及國外賞玩、收藏雨花石的人越來越多,它已成為饋贈來賓、親友的高檔禮品,雨花石風光無限。 雨花石以晶瑩玉潤的質地美、鍾靈毓秀的形態美、瑰麗璀璨的色彩美、莫測變幻的紋理美、匪夷所思的呈像美以及神韻天成的意境美,奠定了其在觀賞石中獨特的地位與價值,被譽為“天賜國寶”、“石中皇后”!

  鑑於雨花石如此之美,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拍攝了專題紀錄片《雨花石》,1994年4月拍攝完畢後譯成了10種外語,用於我國各駐外使館對外文化宣傳及海外有關電視臺播放,又一次掀起了“雨花石”熱。

  雨花石生成艱難,收藏亦非易事 。它不僅是財力、眼力、毅力和緣分的結合,收藏過程本身,也是對藏石人綜合的考驗。人有多深,石有多深;石品反映人品,人品決定石品。只有人石合一,才是藏石者最高的境界!就收藏的艱辛而言,恐怕也只有藏石人自己方能體味了。 雨花石得一常品易,得一珍品難,得一精品、絕品,更是難上加難!“一噸黃砂四兩石,百噸石中無一珍”,由此可見一斑。

  南京雨花臺名滿天下,世人多以為雨花石產於雨花臺,其實是不確的。雨花臺以前曾產過雨花石;但雨花石現在的主產地,其實主要在毗鄰南京的六合、儀徵***原屬於六合地區,現隸屬揚州***一帶,其品質,尤以六合的橫樑、東溝、八百等地為佳;南京雨花石村是第一個以行政村的形式來體現南京雨花石主要生產加工區域的地方。而南京,由於其特有的歷史淵源和豐厚的石文化底蘊,目前依然是國內乃至國際最大最主要的雨花石集散地和活動中心,比較知名的雨花石交流中心有:清涼山奇石市場,雨花臺雨花石博物館、夫子廟文化市場、中山陵文化市場等。

  作為雨花石的故鄉,南京,喜愛和收藏雨花石的人更是越來越多。自然形成的雨花石,不同於人工製作的工藝品,由於資源的有限和其純天然的魅力,其收藏的潛力和投資的價值也在迅猛地提升,願“石中皇后”雨花石這朵奇葩越開越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