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管理創新論文

  交通運輸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交通運輸業企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影響。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交通運輸企業的創新管理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和貨物流通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交通運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以及交通運輸企業管理的特點,最後總結了交通運輸企業創新管理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交通運輸;企業管理;創新

  一、交通運輸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交通運輸是企業生產、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交通運輸企業得到了長遠的發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424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9.6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12.5萬公里,沿海和內河港口生產性泊位達3.2萬個;全國擁有公路營運汽車1340萬輛、水上運輸船舶17.9萬艘。2012年,全國完成公路客運量、旅客週轉量,公路貨運量、貨物週轉量分別是1978年的23.8倍、35.4倍,21倍、170倍;交通運輸企業支撐經濟貿易發展、改善城鄉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和社會保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四個方面的突出貢獻。

  二、交通運輸企業管理特點

  交通運輸企業對企業的生產人民的出行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但由於交通運輸業的行業特殊性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作用,它的管理較之工業企業管理有其特殊性和複雜性。

  1交通運輸是具有一定壟斷性質的行業,不能簡單地採取完全放開強迫競爭或管理競爭或管制壟斷的政策。國家和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管理職能必須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不斷調整。2交通運輸業不僅要講經濟效益,而且要按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注重社會效益和公益效益,其投資決策和經營效果評價相對來說更難。3交通運輸企業生產範圍線路長面廣,管理幅度大,企業的經營成果好壞,服務質量的提高與個人的積極性發揮有更為密切的聯絡。4各種運輸方式或各個運輸企業之間的協作要充分協調好,才能保證運輸生產的連續性。如果結合部管理不好,很容易產生相互脫節。5交通運輸生產佈局和綜合運輸佈局,不僅受國家客觀政策影響較大,而且受國民經濟其它部門的佈局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因此,企業的戰略管理更難進行。

  三、加強企業細節管理

  企業的管理涉及到企業的成本控制、質量控制、人員開發、市場開發等多學科相互交融的系統工程,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企業的就運營不了,做好企業的細節管理對於企業的科學發展和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

  1.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直接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必須通過強化和創新成本管理,把市場競爭力分解到企業內的每一個層次、每一個員工,使企業內的成本核算及時反映外部市場變化,不斷對成本指標進行動態調整。要強化源頭管理,建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預算管理制度,做到事前有預測分析、事中有預警考核、事後有責任追究。加快制定《燃油消耗定額和考核辦法》,從燃油消耗、修理材料、配件供給、修舊利廢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要細化成本責任,深入持入地開展“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班組、節約型員工”建立活動,嚴格控制差旅費、辦公費、業務招待費等各類非生產性支出。

  2.質量管理。企業的生存的基礎就是質量,做好質量管理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我集團對照“全國質量獎”申報標準,開展一系列改進、申報、模擬評審、現場評審工作,邀請中質協專家舉辦多層次的輔導講座、研討會、調研會,開展評審員、班組長專題培訓,查漏補缺,逐項制定整改方案、逐條落實整改措施。

  公司全面引入“6S”管理方式,通過發放《6S知識手冊》、制定實施細則、開展專項培訓,每月量化考核,促進了6S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地。一年來,質量管理成果捷報頻傳,先後獲得“江蘇省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交通運輸部首屆“交通質量獎”、“全國質量獎鼓勵獎”稱號,6個QC小組分別獲得省優、國優成果,企業順利通過“中國使用者滿意工程先進單位”、“中國使用者滿意鼎”複評,為深化卓越績效管理搭建了更寬、更廣的跑道。

  3.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所謂人力資源,就是人對社會財富的創造力,就是人類可用於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體力、技能和知識。根據公司戰略規劃和“選得好,用得準,放得開,留得住”的人才觀,在“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基礎上,建立了人力資源規劃、人才招聘、教育培訓、績效管理、職業發展等方面構成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是一項多學科相互交融的系統性研究,主要是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方法,對與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的培訓、組織和調配,使人力、物力經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時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恰當的誘導、控制和協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實現企業的目標。

  四、建立管理創新的機制

  1.加強技術創新。要圍繞節能減排、低碳運輸的目標,充分調動職工的主動性、創造性,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質量攻關、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活動,激發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要圍繞綜合節能的總方向,按照“年年活動、年年進步、年年獲獎”的總目標,精心選題,總結提煉,大力開展技術革新、管理創新活動,擴大參與面,增強影響力,努力在節能減排專案QC成果上取得新突破。

  2.加強安全管理體系的創新。安全管理是交通運輸企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我集團在安全管理方面一是抓好“兩個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安全標準化“1+3”安全監控體系建設,開展危險源點、事故隱患、職業危害的評估、排查、分級,落實整改措施,推動“雙基”工程,構築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管理的長效機制。二是要抓好安全管理、駕駛員“兩支隊伍”。持續開展教育、培訓、研討活動,不斷提高幹部職工的安全素質、職業素養。繼續開展“三超一疲”專項整治活動,嚴格落實源頭監控、途中監管措施,保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落到實處。三是要用好“三個載體”。

  科技興安、現場管理、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重要載體。要堅持定期檢查、常態督查、滾動排查相結合,堅持不懈地抓好現場管理、隱患整治活動。充分利用GPS監控手段,通過資料採集、現場記錄、抽查暗訪,確保責任到位、考核到位、處理到位、追究到位“四到位”。要進一步拓展安全活動形式,抓好全年“四大”安全競賽活動,豐富安全文化載體,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郁氛圍。

  3.職業化人才隊伍的創新。強化人才隊伍支撐,打造一支懂經營、會管理、業務精的人才隊伍。以能力、業績為取向,加快建立科學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針對當前企業人才隊伍現狀,進一步加大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採取公開招聘、民主推薦、技能鑑定、勞務人員擇優選用等多種渠道,拓寬選才、用人渠道,彌合技能型、技術型人才短缺的矛盾。要繼續完善集團內《星級員工考評辦法》,加大對關鍵崗位、技術革新人才的獎勵制度,加快引進創新型人才、緊缺型人才,破除一切不利於人才成長的條條框框,讓想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舞臺、幹成事的有回報,彌合人才斷層的矛盾。

  參考文獻:

  [1]費志榮:《我國交通發展若干問題的思想》《巨集觀經濟管理》2000年第二期

  [2]趙豔傑.交通運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06.

  [3]洪生偉.交通運輸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首要條件[J].交通標準化,200306.

  [4]王景國.交通運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思考[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02.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