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粒的營養功效有哪些

  玉米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玉米粒具有哪些營養功效呢?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玉米粒的營養功效,希望對你有幫助。

  玉米粒的營養功效

  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洩的特性,可防治便祕、腸炎、腸癌等;玉米中含有的維生素E則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面板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研究人員指出,玉米含有的黃體素、玉米黃質可以對抗眼睛老化,此外,吃玉米還能抑制抗癌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刺激大腦細胞,增強人的腦力和記憶力;國外醫學資料介紹,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癌症發病率普遍較低,可能是其中富含鎂、硒元素等,抑制腫瘤的生長。特別是玉米中還含有較多的穀氨酸,穀氨酸有健腦作用,它能幫助和促進腦細胞進行呼吸,在生理活動過程中,能清除體內廢物,幫助腦組織裡氨的排除,故常食可健腦。

  種植玉米在苗期管理的方法

  一、提前做好移栽補苗準備,保證全苗

  玉米出苗後,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發現缺苗斷壟要及時補種、補栽。缺苗處也可在附近留雙株補救。

  二、掌握好間苗、定苗時間

  間苗、定苗一般在玉米長到3-4片葉時進行,去掉弱、白、黃、病、劣、雜苗。定苗時邊行、地頭可留得稍密些,以充分發揮邊際優勢。間、定苗時,拔除的苗要及時清出田間。間苗、定苗的時間應在晴天下午,那些病苗、蟲咬苗及發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較易萎蔫,便於識別淘汰。對那些苗矮葉密、下粗上細、彎曲、葉色黑綠的絲黑穗浸染苗,應徹底剔除。

  三、掌握好蹲苗促壯的時間

  玉米蹲苗應遵循“蹲黑不蹲黃,蹲肥不蹲瘦,蹲溼不蹲幹”的蹲苗原則。也就是說蹲葉片深綠、地肥、墒情足的壯苗。反之就不蹲。對於苗勢生長弱的田塊,不但不要進行蹲苗,還要適時採取肥水措施促苗轉壯。

  四、及時防治蟲害。

  玉米苗期害蟲種類較多,尤其是夏玉米。目前,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蟲有地老虎、蚜蟲、薊馬、棉鈴蟲、麥稈蠅等,應及時做好害蟲防治。

  對於玉米苗期管理工作還有除草、施肥等,這些工作大部分農戶都已經能夠做到很好,在以上重點注意的四個方面基礎上做好施肥等常規性工作,玉米長勢一定喜出望外。

  夏季種植玉米管理的方法

  一、要查苗補苗不發生缺苗斷壟 應及時查苗補苗,保證全苗。用早熟品種催芽後補種或在幼苗4-5片葉齡前,於下午或陰天帶土移栽補苗。玉米3-4葉時及時間苗,5-6葉定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圓稈苗,選留大小一致的健苗。

  二、要及時中耕不發生草荒 苗期應中耕除草2-3次,定苗前,中耕宜淺,深5釐米為宜。拔節前中耕滅草1-2次,促次生根深扎,深度10釐米,行間深,苗旁淺。提倡化學除草。

  三、要查病治蟲不發生病蟲為害 及時清除田邊、畦埂、地頭雜草,消滅蚜蟲、飛蝨。玉米薊馬6月中下旬危害玉米心葉,使心葉扭曲,被害葉片呈銀白色條斑,嚴重的心葉變黃枯死,要及時防治。

  四、要追施偏心肥不發生壯苗欺弱苗 對弱苗應及早採取措施,單株管理,促弱轉壯,使之迅速趕上一般植株高度,防止後期因嚴重鬱閉,造成空稈或果穗細小,禿尖缺粒。常用的方法是施偏心肥,每667平方米施速效氮肥5-10千克,穴施於植株附近,追施後及時鬆土。

  五、要排灌結合不發生受旱受澇 玉米苗期顯著特點是耐旱怕澇,只要不嚴重乾旱,一般不需澆水,但遇澇應及時排水。在玉米苗期暴雨、急雨較多,雨後應及時排水,防止熱雨傷害莖葉及根系,引起死苗,特別是窪地及整地質量差的地塊,更應及時排水,並做到及時中耕,散墒通氣,防止受澇。

  夏季玉米在花粒期的管理方法

  一是巧施粒肥:所謂巧施應看大田植株長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長相好,葉色濃綠,無早衰退淡現象的田塊,則可不施,以免延長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發生脫肥現象,則應補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則是“宜早勿遲”.一般畝施尿素 5千克 或碳銨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與0.4%~0.5%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畝用溶液70~100千克。

  二是灌水與排澇:土壤水份應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開授精,若天旱及時灌水,若田間持水量超過80%,注意排水。

  三是隔行去雄:在玉米剛剛抽雄時,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之一,有利於田間通風透光,節省養分,減少蟲害,可增產5%~8%.去雄的方法是:當雄穗從頂葉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時將雄穗拔除。最好將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蟲株的雄花去掉,但地邊幾行不要去雄,以免影響授粉,去雄時切忌損傷頂端葉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莖葉,否則造成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