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減肥計劃必須知道的健身知識

  在身邊,有一件事很多減脂的朋友都會做:計算每一天攝入食物的熱量,並且搭配豐富的運動,從而可以達到較好的減脂效果。但事實上,這種計算方法把我們的身體想的太簡單,結果的準確性就難以保證。所以你要制定正確的減肥計劃,就要了解這些。

  1、什麼是食物的熱效應

  專業的來講

  食物熱效應是指由於進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現象。

  人體在攝食過程中,除了夾菜、咀嚼等動作消耗的熱量外,因為要對食物中的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還需要額外消耗能量。營養學家把這種因為攝食而引起的熱能的額外消耗稱為食物熱效應,又叫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

  通俗的來講

  每個人吃進肚子的食物,在 消化的過程中是需要消耗身體原有的能量進行分解,並且不同食物在肚子裡分解需要的能量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食物的熱效應。

  熱效應所消耗的熱量來源於人體貯存已有的熱量。

  2、減脂與食物的熱效應

  如果能夠較好的利用食物的熱效應,對我們的減脂效果會有一個更好的促進作用。

  我們日常減脂無非就是減少攝入量,增加消耗量。

  現在,我們加入食物熱效應的指標進行分析。

  如果我們一頓飯攝入500大卡,食物熱效應額外需要消耗50大卡,那麼我們這頓飯最終攝入的熱量為450大卡;如果我們一頓飯攝入600大卡,食物熱效應額外需要消耗150大卡,那麼我們這頓飯最終攝入的熱量為450大卡。

  從上面兩個例子,相信大家可以看出來,不同食物的熱效應是不同的,那麼這就給我們的減脂餐點多了更多的選擇和考慮。對於熱效應較高的食物來說,我們可以在保證熱量控制的情況下,可以吃的更飽……看到這裡,平時控制飲食嚴格的朋友,是不是兩眼放光?沒錯,我們可以通過對食物熱效應的控制達到不僅吃飽還能減肥的效果。

  3、影響食物熱效應的因素

  想要更好的通過食物熱效應為我們帶來更科學的減脂體驗,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和食物熱效應有關的因素有哪些?

  ——食物的種類

  脂肪食物的熱效應約佔其熱能的4-5%;

  碳水化合物的熱效應占其熱能的5-6%;

  蛋白質就高出一些,佔其熱量的10-30%。

  脂肪和碳水本就是為身體供能的物質,身體吸收消化的過程會更加的順暢簡單。而攝入的蛋白質,分解合成的過程相對於消化脂肪、碳水而言,更復雜,所需要的熱量就會更多。

  大家可千萬別因為上面的結論就決定以後減肥就只攝入蛋白質呀,因為脂肪和碳水也是人體必需的東西,也是我們保證良好的生活狀態和身體的基本需要。

  ——攝入食物的數量與速度

  吃的越多,熱效應需要的熱量就更多。

  但這並不是讓大家吃多一點,畢竟就算熱效應的熱量需求增加,但是從整體來看,攝入的能量還是增加的呀。所以……這個點可以忽略哈哈。

  吃的越快,熱效應需要的熱量就更多。原因是:吃得快時,中樞神經系統更加活躍,激素和酶的分泌速度快、量更多,吸收和貯存的速率更高,其能量消耗也相對較多。

  emmm……怎麼說呢,雖然吃的快,消耗的熱量會高,但是實際上也高不到哪裡去,但是吃的太快會對身體的消化系統造成較大的壓力,整體而言:弊>利。所以,大家吃飯還是要慢慢來,而且慢慢吃會比快快吃攝入的食物量要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