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的禁忌

  一到冬季,不少人都會十分注重進補,而冬季進步的禁忌有哪些呢?進補又該吃些什麼東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關於冬季吃什麼進補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冬季進步可以吃的東西

  冬季進補的食物

  蘿蔔: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蔔中維生素A、C的含量特別豐富,生吃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氣的功效;熟食則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白菜:“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性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熱、通利腸胃的功能。凡心煩口渴、大便不暢、小便黃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較多粗纖維,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

  豆腐:豆腐營養價值豐富,物美價廉。由於豆腐中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所必須的多種礦物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的美稱。兩小塊豆腐,即可以滿足人體一天鈣的需求量,特別適合兒童和老人食用。

  蓮藕:蓮藕是東方蔬菜之王,將藕加工至熟後,其性由涼變溫,雖然失去清熱的效能,卻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特別是將蓮藕與排骨放在一起燉湯,還能補血健脾。

  冬季進補的粥

  1、甜漿粥

  大米50克洗淨與新鮮豆漿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許,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大豆有寬中益氣,利大腸,潤澤肌膚的功效,豆漿的營養價值更為豐富,並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潤膚的作用外,對體虛久嗽、便祕等症亦有良效。

  2、番薯粥

  取番薯100克洗淨切小塊,與粳米150克及適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番薯是人們常食之佳蔬。《綱目拾遺》載,番薯可“補中、和血、肥五臟”。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能將水谷化生為氣血,滋養榮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本粥便據其健脾胃,和氣血之功,來達到潤膚悅色之效果。

  冬季進步的湯

  1、花旗參燉水鴨

  用料:花旗參5克、水鴨120克、生薑1片。

  功效:益氣養陰,清虛熱,滋陰養胃,補氣利水。

  製作要點:將水鴨去毛剖好切塊略煮,花旗參洗淨切片,加生薑一片,放入燉盅內加水25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氣因兩虛,虛熱內擾,眠差口乾,午後潮熱,盜汗,水腫等症。

  2、沙蔘玉竹燉山斑魚

  用料:沙蔘10克、玉竹10克、山斑魚100克。

  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製作要點:將山斑魚洗淨,切段,再與洗淨的沙蔘、玉竹放入燉盅內加水30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秋燥咳嗽無痰,聲音嘶啞,口乾煩熱,手心熱,口腔多發性、反覆性潰瘍等陰虛內熱者。

  

  1、戒亂進補

  首先,應該瞭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屬於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

  2、戒惟補藥而補

  對於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鍊、飲食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避邪就靜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補而戒偏中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是又互為生長。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它疾。

  3、補而戒膩

  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無用。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4、戒以貴賤論英雄

  對於如何進補,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於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