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的原因和治療方法步驟

  小兒腹瀉是常見的幼兒疾病之一,媽媽們需要具備這方面的知識。那麼你知道小孩腹瀉如何治療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

  小孩腹瀉治療措施

  1、焦米湯。這在民間廣為採用,製作方法也較簡單。先將大米粉***米粉產品***放入鍋中用文火炒成淡黃色,聞到焦米香味時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過焦。食用時間焦米粉***米粉產品***加水5%煮,邊煮邊攪拌,直到煮開。然後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產品***炒黃後,澱粉變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對嬰兒腹瀉較為適宜。

  2、甜淡茶水。紅茶少許用開水沖泡後,將茶葉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葉有收斂的功效,對嬰兒腹瀉是一種很好的飲料。

  3、胡蘿蔔湯。將胡蘿蔔500克洗滌乾淨,搗爛使成泥狀,加水煮數10分鐘,用細篩將其過濾去渣。然後加水稀釋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蘿蔔為鹼性,含有果膠,能吸附細菌及其毒素,並使大便成形。

  4、蘋果泥湯。將成熟的蘋果500克洗滌乾淨,削皮去核後搗爛成泥狀,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蘋果不同於其它水果,其纖維比較細膩,對腸道很少刺激。蘋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斂作用,並能吸附毒素,故適合於小兒腹瀉、痢疾後食用。

  寶寶腹瀉的原因

  寶寶腹瀉的原因:胃腸炎

  胃腸炎在小孩中很常見,是胃和腸道出現的一種炎症,容易導致腹瀉。引發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因腹瀉住院的寶寶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如果你的寶寶腹瀉,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造成的。

  寶寶腹瀉的原因:秋季腹瀉

  寶寶秋季發生的腹瀉,一般為輪狀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輪狀病毒腹瀉發病高峰。輪狀病毒在乾燥、寒冷季節容易爆發。由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區域性免疫力和腸道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腹瀉。

  寶寶腹瀉的原因: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腹瀉嚴重***有時伴有嘔吐***,同時,還出現腹痛、膿血便、發燒等現象,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會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裡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如果寶寶有上述症狀,要馬上帶他去看醫生。

  各種細菌興風作浪時,細菌性痢疾發病率會提高。通常表現為,寶寶在腹痛的同時,還會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呈膿血便,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裡咕嚕聲增多。由於腹瀉次數多,體內電解質失調,寶寶脫水嚴重,面板彈性差,全身無力。

  寶寶腹瀉的原因:寄生蟲感染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寶寶腹瀉。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的。集體生活時寄生蟲很容易傳播,而且需要特殊藥物治療。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更換尿布後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小兒推拿治療腹瀉步驟

  1、按揉足三裡

  以膝蓋髕骨下方的凸起處為起點,向下四指寬脛骨外側,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這一點100-200下。

  2、推上七節骨

  以尾椎骨為起點,向上1寸到1.5寸為七節骨。將兩手張開,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兩側,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節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兒便祕就是“下推”,千萬別弄反了。

  3、揉腹法

  把手掌攤開,放在寶寶的腹部,逆時針輕揉50下左右,或2分鐘左右。這個按摩手法可以讓孩子止住腹瀉,同時促進腸胃功能潤化。但一定要逆時針揉腹,順時針揉腹則是調理便祕。

  4、揉板門

  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順時針旋揉寶寶手掌大魚際,次數在50次左右。按揉這裡,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強腸的蠕動功能,讓寶寶的腸功能更好。

  5、補腎

  家長按住寶寶的小拇指最外面一節的指腹,順時針旋推,150~300次。在這裡,是寶寶腎經的反應點,腎主水,所以推拿此處可以補腎水,防治寶寶因腹瀉而發生脫水的情況。

  6、清大腸

  食指橈側緣***靠近大拇指的一側***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即是大腸穴。從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這種方法可以同時對腹瀉和便祕有調理作用。

  7、運內八卦

  攤開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此圓周即內八卦。沿此圓周順時針掐摩稱“運內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瀉作用。

  8、揉龜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龜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預防小兒腹瀉的方法

  1、提倡母乳餵養: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區域性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餵養對生後4-6個月的小兒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並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特別是人工餵養的孩子, 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保證食品製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餵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在小兒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所引起的。小兒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孩子在新增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注意一要按時新增;二要作到新增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新增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餵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4、小兒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慾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餵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病情需要時還可用口服補液鹽配製成飲料,隨時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時因餵養失誤,發生腹瀉,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採用消毒劑—新消淨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6、 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