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如何進行養生_養生常識

  隨著天氣轉冷,秋冬季不遠了。秋冬季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節,學會養生保健是少生病的關鍵。那麼秋冬季如何養生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冬季養生方法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面板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新增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秋季飲食養生要點

  1、多喝水

  秋季天氣非常乾燥,多喝水不僅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功效,同時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在秋季喝水不僅有排毒的作用,同時可以預防高血壓。現在普遍人為的每天2000毫升飲水量,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量級,多喝亦不利健康。而且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也會攝入一定的水分,所以也不必苛求特意飲用過量的水。

  當你口渴的時候,就表示你的身體已經嚴重的缺水了,那是身體像你發出的警告訊號。所以,在不渴的時候就要適當的喝水補充水分啦。雖說補充水分很重要,但是一次喝太多,不但不利於吸收,反而會導致水中毒。所以,最好分次飲用,一次不要超過250毫升。

  2、多喝粥

  初秋時節,仍然是溼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食用粳米粥或糯米粥,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蔘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秋天的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同時,感冒時也建議多喝熱粥,因為喝粥有助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能夠有效促進感冒的治癒。同時,大部分人在感冒後會胃口變差、沒有食慾且腸胃消化系統處於欠佳狀態,而喝粥可以促進腸胃的吸收。此外,有些藥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3、多喝湯

  在我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湯是一種營養豐富又最容易消化的食物。經科學調查表明,在6萬多接受營養普查的人中,那些營養良好的人,正是經常喝湯的人。因此,喝湯一種極佳的食療方法。各種煲湯營養都極為豐富,並且易於消化吸收。多喝湯對調節口味,補充津液,增強體質都非常有利,尤其在秋燥的季節。

  健康喝湯,做法很重要。不少人對熬湯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覺得煮得越久,食材裡的營養物質就越容易溶解到湯裡。實際上,在食材允許的情況下,熬湯的時間一定要儘可能短,否則容易破壞食物中的氨基酸類物質,使嘌呤含量增高,營養成分流失。魚湯的最佳熬製時間在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至2小時左右,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的損失,且水面要沒過蔬菜,以和空氣隔離,從而減少營養損失。

  4、多吃蜜

  秋季養生要防燥。蜂蜜具有潤肺止咳、養顏、通便等作用,這個時候吃最合適了。自古以來蜂蜜就是一種純天然的營養保健品,它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多種酶類、有機酸、芳香物質、揮發油、色素等。《本草綱目》中說:”蜂蜜甘平無毒,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合百藥。久服強智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益壽。

  秋季養生誤區

  1、蔬菜久存會生毒

  大家都覺得秋季天氣涼爽,蔬菜放久一點都不會黴掉,也沒什麼問題,其實不然,如果蔬菜存放數日再使用,蔬菜中含有的硝酸鹽,在儲藏一段時間之後,由於酶和細菌的作用,硝酸鹽被還原成亞硝酸鹽,從而導致人體中毒。

  2、有些蔬菜需要浸泡

  秋季正是一個細菌無限增生的季節,而且城市裡供應的蔬菜大多都是來自農場,難免會受到化肥及農藥的影響,因此需要浸泡,一般浸泡15分鐘到半個小時足夠。

  3、西瓜不宜久凍

  夏天大家吃西瓜都習慣先在冰箱裡凍一下,吃起來更涼爽,可是秋天最好不要這樣做,切開的習慣如果冷凍過久,其瓜瓤表面便會形成一層薄膜,冷空氣被瓜瓤所吸收,人們使用了這種西瓜,很容易引起腹痛、嘔吐等。

  4、選擇飲水最佳時間

  秋天涼爽,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去喝水,小編建議大家早起後喝一杯水,可以補充體內水分,有“洗滌”腸胃作用;餐前1小時飲一杯水,能助消化分泌,促進食慾。

看過秋冬季養生常識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