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如何補鈣嬰兒如何補鈣

  小兒缺鈣給小兒發育帶來的危害大家已經十分清楚,缺鈣主要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促使體內鈣磷代謝紊亂所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營養性疾病,小編整理的新生兒如何補鈣,歡迎閱讀。

  新生兒如何補鈣

  新生兒補鈣要補多大量

  一、出生至6個月:

  每日鈣質的建議攝取量是每天四百毫克,對於完全由母乳哺餵之嬰兒,在出生前6個月平均的鈣質攝取,每日約二百五十毫克至三百三十毫克之間***約一公升奶含量***,而鈣質的吸收率在母奶約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對於以牛奶為材料的嬰兒配方,其鈣質的吸收率較低,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一般嬰兒配方中所含的鈣質幾乎二倍於母奶中之鈣質含量。

  因此不管是吃母奶或嬰兒配方哺餵之幼兒,每日鈣質的保留約一百五十毫克至二百毫克之間,故如果六個月大的幼兒每日奶量攝取足夠的話,所得到的鈣質應足夠骨骼成長及發育所需。

  新生兒如何補鈣

  小兒生長迅速,體內下可引對不足,可給寶寶補鈣和維生素D,並多晒太陽:A、補鈣:每日元素鈣200-300mg***1***複合鈣沖劑:每日2-3包***每包含鈣100mg******2***活性鈣沖劑:每日4-6包***每片含鈣50mg***B、補D:每日400-800IU***1***濃縮魚肝油滴劑:每日3-5滴***2***維生素D2糖丸:每日400-800IU***3***維生素D3針劑:每月一次,20-30萬IU注意上述物均須醫生處方,遵醫囑應用。C、向太陽要維生素D,紫外線要將皮下7-脫氫膽固醇轉變成維生素D3,幫助鈣的吸收,可每天戶外上下午各晒半小時。

  新生兒補鈣要抓好三個關鍵期

  第一步:補鈣從父母開始為了給新生兒一個好身體,在胎兒期就要注意及早補鈣。

  第二步:孕婦補鈣胎兒從幾毫米的小胚胎髮育成一個身高50釐米,體重3千克以上的新生兒,必須從母體吸收大量的營養元素,尤其是鈣營養。為了保證胎兒身高、體重的增長,必須保證脊柱、四枝及頭顱骨的正常骨化。在這個發育過程中,由於母體腸道向胎兒骨骼的鈣運轉,在妊娠期的最後三個月沉積在胎兒骨骼上的鈣約為30克,佔骨鈣總量的80。當孕婦吸收的鈣不足時,便會通過骨骼脫鈣來滿足胎兒對鈣的需要。母親向胎兒輸送的鈣離子,妊娠中期為每日150毫克;妊娠晚期每日450毫克***相當於胎兒每千克體重100--150毫克/日***。即使母親鈣營養缺乏,胎盤仍能主動地向胎兒輸送鈣,以保證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

  第三步:新生兒補鈣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在3千克以上,骨鈣的含量約為25克至30克,身長約50釐米。體重每天以25克至30克的速度增長,身高在28天內約增長至55釐米。為適應如此快的增長速度,合理營養,特別是鈣營養的補充,成為當務之急。母乳是最理想的營養的補,成為當務之急。母乳是最理想的營養品。雖然母乳中的鈣含量比牛乳中的鈣含量少,但母乳中的鈣、磷比例最適宜***2比1***,鈣極易被吸收。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母親雖經服用催乳藥及相關措施,但仍少乳或無乳時,新生兒應服用牛奶及代乳品。牛奶的磷會計師為人奶的6倍,鈣為人奶的4倍,牛奶的鮮明鉀和鈉的會計師也都高於人奶。牛奶中的鈣大多數與枸緣酸結合或形成磷酸鈣膠體,不易被吸收。所以在人工餵養時仍需注意補鈣。

  嬰幼兒補鈣應該注意事項

  針對嬰幼兒補鈣的一些基本常識,為此我整理一些簡單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小寶寶一般在滿月後就可以開始新增魚肝油了,每天的早上為最佳,它可以促進肌體對鈣的吸收,特別對於食慾不振、脾胃虛弱的寶寶十分合適,有些寶寶單獨服用鈣劑可能會出現吸收不良的情況。目前建議你的寶寶可採用伊可新***維生素AD***。建議一直補鈣到2、3歲。

  補鈣還有一個吸收的問題,補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同時補充AD***魚肝油***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多晒太陽也會幫助鈣的吸收,一定要到戶外,不能隔著玻璃,因紫外線是不能穿透玻璃的。

  鈣吃的最普遍的是“金箍棒L-乳酸鈣沖劑”和“愛兒鈣沖劑”。 魚肝油吃“貝特令”或“伊可辛”都可以。我推薦“伊可辛”,有一種花生油的香味,寶寶比較愛吃,而“貝特令”則比較腥。魚肝油每天最多一粒,多吃會中毒。

  補充VD的誤區——不要濫服魚肝油!

  有的媽媽覺得魚肝油是維生素D,多吃幾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殊不知維生素A或D過量會造成中毒。

  孩子維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顱內壓增高,頭痛、噁心、嘔吐、煩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誤認為是患了腦膜炎。慢性中毒表現為食慾不好、發燒、腹瀉、口角糜爛、頭髮脫落、面板瘙癢、貧血、多尿等。

  如發現以上症狀,要停服魚肝油,少晒太陽,立即到醫院急診。

  這位家長,如果你確認寶寶每天都能晒足夠的太陽,主要是屁股、小手小腳,同時又擔心多補了魚肝油會中毒的話,可以隔天吃一粒魚肝油。

  注意,鈣劑不宜與奶混合吃。因為鈣粉與奶混合後,奶會結成小塊,影響吸收。鈣與魚肝油宜在喂完奶,半小時以後吃。

  2、3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

  新生兒缺鈣的可能症狀

  1.夜間盜汗

  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大量出汗,哭後出汗更明顯。

  2.睡覺不實夜驚、夜啼

  夜間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3.性情異常

  脾氣怪,愛哭鬧,坐立不安,不易照看。

  4.枕禿圈

  後腦勺處的頭髮被磨光,形成枕禿。

  5.出牙晚、出牙不齊

  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或牙齒髮育不良,牙齒排列參差不齊,咬合不正,牙齒鬆動,過早脫落。

  6.生長遲緩,學步晚,骨關節畸形

  缺鈣的小兒多數1歲左右學邁腿走路。缺鈣的孩子,由於骨質軟,有的表現為“X”形腿,有的表現為“O”形腿,肌肉,鬆軟無力,腿骨疼痛。

  7.前囪門閉合延遲

  常在]歲半後仍不閉合,形成方顱。

  8.常有串珠肋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造成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9. 肌肉肌腱鬆弛

  小兒缺鈣嚴重時,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鬆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鬆弛,可出現駝背、雞胸、胸骨疼痛。

  10.其他

  小兒缺鈣還時常出現食慾不振、精神狀態不好、抽搐、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