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汗症吃什麼治療

  小兒汗症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證,汗症要怎樣治療吃什麼能治療,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兒汗症吃的食物,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兒汗症的簡訴

  小兒汗症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證,即小兒在安靜狀態下,日常環境中,全身或區域性出汗過多,甚則大汗淋漓。小兒汗證有自汗、盜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時汗止者,稱盜汗;不分寤寐,無故汗出者,稱自汗。盜汗多為陰虛,自汗多為陽虛。但小兒汗證往往自汗、盜汗並見,故在辨別其陰陽屬性時還應考慮其他證候。患兒可伴有食慾減退、疲乏、睡眠欠佳等。多發生於5歲以下小兒,也可見於較大兒童,身體虛弱者多見。

  小兒汗證,多屬西醫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及結核感染,也常以多汗為主症,臨證當注意鑑別,及時明確診斷,以免貽誤治療。反覆呼吸道感染小兒,表虛不固者,常有自汗、盜汗;而小兒汗多,若未能及時拭乾,又易於著涼,造成呼吸道感染髮病。、

  寶寶得了小兒汗症適宜吃的食物

  中醫認為,自汗症患兒宜多吃些甘溫益氣、收斂止汗之物, 患兒可選擇食用以下食物。

  1.大棗:大棗內含脂肪、澱粉、糖分、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胡蘿蔔素、有機酸、鈣、磷、鐵、鉀、鈉、鎂、碘等礦物質。根據中醫的經驗,大棗能和百藥,減低一些藥的毒性和刺激性,故用較猛或帶有刺激性的藥物時,配用大棗能保護脾胃,減少副作用。所以,汗症患兒宜常吃大棗。

  2.蓮子:蓮子是一味很有價值的中藥,為滋補元氣之珍品,藥用時去皮,稱蓮肉”。常見病飲食宜忌·其他疾病其味甘性平,入心、腎、牌三經,具有補脾、益肺、養心、益腎等功效,生可補心脾,熟能厚腸胃,適宜心悸、失眠、體虛盜汗等症。蓮心裡含蓮心鹼,可治高燒引起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所以,汗症患兒宜適當食用蓮子。

  3.羊肉:羊肉含熱量極高,北方嚴寒地區的人們以羊肉作為主要肉食。當地人認為羊羔肉能治黃病,面黃肌瘦的人連吃幾天羊羔肉,喝幾頓羊羔湯,便可面紅身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能溫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所以,汗症患兒宜常吃羊肉。

  4.北芪:北芪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它的補氣作用較強,是常用的補益氣血之佳品。北芪除了具有補氣作用外,還有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的作用,因其廣泛的用途而被譽為一藥多能”。

  5.黑豆: 黑豆,性味甘、平、無毒。有活血、利水、祛風、清熱解毒、滋養健血、補虛烏髮的功能。《本草綱目》說:黑豆八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活血解毒。”

  6.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C的食物:盜汗會損失大量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故宜食用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多的食物,如麥類、粗米、蔬菜、水果等。所以,汗症患兒宜適當食用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此外,患兒還宜食用山藥、大棗、蓮子、銀耳、麥片、糯米、桂圓、老鴨、泥鰍等補虛的食物。

  調理小兒汗症食譜精選推薦

  1.北芪杞子燉乳鴿:

  用料:北芪15克,杞子15克,乳鴿1只。

  製法服法:將乳鴿去毛及內臟,洗淨切塊,與北芪、杞子同放盅內,並加適量的生薑、鹽等,隔水燉熟。晚飯後吃鴿肉及喝湯。

  功效主治:北芪甘溫,是補氣固表的要藥。實驗證明,本藥具有雙向性作用,既能閉塞面板分泌孔.抑制發汗而止汗,也能擴張全身末梢血管,改善面板血液迴圈而發汗。前人認為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此外,藥理表明它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杞子甘平,有較好的滋陰補血作用。鴿肉味甘、鹹,性平,能補肝腎、益氣血,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等成分。本膳有益氣固表、養陰滋陰功效。適用於嬰兒久病.病後欠補.動則汗出,體倦神疲。

  注意事項:陰虛內熱,感冒發熱,脾虛溼重者不宜選用。

  2.北芪龍眼羊肉湯:

  用料:北芪15克,龍眼肉10克,羊肉100克。

  製法服法:將羊肉用開水稍燙,與北芪、龍眼肉同置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燉至羊肉軟爛.成濃稠湯汁。早晚食肉喝湯汁,冬季適用。

  功效主治:羊肉味甘性溫,補血益氣,溫中暖腎。含豐富的蛋白質,有較好的滋補強壯作用。與益氣固表的北芪、滋陰養血益心的龍眼肉同用,起到補氣固表、益精養血的功效。本湯用於體弱易感冒,自汗時出,形寒肢冷的嬰兒。

  注意事項:當已感冒和素體有熱者不宜選用。
 

  ""的人還:

1.寶寶積食吃什麼最好

2.小兒溼疹吃什麼治療好

3.小兒扁桃體發炎吃什麼藥

4.手足多汗症治療方法

5.眩暈症吃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