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育兒知識

  大班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孩子從遊戲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一個時期,如何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渡過這樣的一個轉型,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下學期育兒知識

  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

  5歲以後,兒童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的能力上。兒童的自我評價從依從性評價向獨立性評價發展,他們不再輕信成人的評價,當成人的評價與兒童的自我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同時,兒童的自我評價開始從個別性評價向多面性評價發展,例如;大班兒童在評價自己時會說:“我會唱歌跳舞,但畫畫不行。”

  2、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

  5、6歲兒童的情感雖然仍會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他們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兒童開始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例如,摔痛了能忍著不哭。此時,由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情感也開始發展;例如當自己的表現或作品被忽視時會感到不安。而當讓他們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時會表現得很盡職。

  3、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他們能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飯、夾菜,也能不影響別人安靜地入睡。

  學前後期的兒童已能將勞動與遊戲分開,對勞動持認真態度,關心勞動結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勞動的社會意義:他們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在家裡會掃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兒園裡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種植、餵養、值日生勞動等:在勞動中表現出一定的責任感。

  4、合作意識逐漸增強

  在相互交往中,該年齡段的兒童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遊戲。他們逐漸明白公平的原則和需要服從集體約定的意見,也能向其他夥伴介紹、解釋遊戲規則。比如,在小舞臺表演遊戲中幾個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語言、動作等進行表現,並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大班兒童的規則意識逐步形成,他們開始學習著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集體的一些共同規則,例如,遊戲結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處,上課發言要舉手等等。大班後期的兒童特別喜歡有規則的遊戲,像體育遊戲、棋類遊戲等。對在活動中違背規則的行為,兒童常常會“群起而攻之”。但這一時期的兒童對於規則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自律。規則對兒童來說還是外在的,因此,兒童在規則的實踐方面還會表現出自我中心

  6、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5歲兒童的走路速度基本與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顯增強,可以用比較複雜的運動技巧進行活動,並且還能伴隨音樂進行律動與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發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運用手指活動,例如,靈活地使用剪刀,會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種造型等,還能正確地使用畫筆、鉛筆進行簡單的美工活動。

  7、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望

  學前後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他們不但愛問:“是什麼?”還想知道:“怎麼來的?”“什麼做的?”兒童還常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月亮會跟著我走?魚兒為什麼能在水裡遊?”“電視機裡的人怎麼會走路、說話?”有的兒童喜歡把玩具拆開探索其中的奧祕。兒童開始對自然現象的起源和機械運動的原理等產生興趣,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

  8、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係

  5、6歲的兒童開始能從內在的隱蔽的原因來理解各種現象的產生。例如,在解釋乒乓球從傾斜的積木上滾落時說:“乒乓球是圓的。積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會滾。”說明兒童已能從客體的形狀與客體的位置之間的關係,即“圓”與斜”的關係中尋找乒乓球滾落的原因。但由於周圍現象中的因果關係比較複雜,即使到了5、6歲,兒童對不同現象中因果關係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對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複雜的因果關係也還很難理解。

  9、能根據周圍事物的屬性進行概括和分類

  隨著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5、6歲兒童開始能根據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初步的概括分類,如把人們飼養的身上有皮毛、四條腿的貓、兔、豬歸為家畜類。然而,由於受知識、語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約,這一階段的兒童對類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初級的、簡單的,還不能掌握概念全部的精確含義,缺乏進行高一級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兒童在概括歸類時難免會出現一些概念外延上的錯誤,例如,有的兒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為動物,而把昆蟲排斥在動物之外。

  10、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5、6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他們不但能系統地敘述生活中的見聞,而且能生動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談中,以自我為中心的表達逐步減少,能依據別人的言語調整談話內容。看圖講述能力也明顯提高,兒童在講述時根據圖片內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語言表達靈活多樣;併力求與別人不同。但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語言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方面還存在個體差異。

  11、閱讀興趣顯著提高

  大班兒童不但對圖書的閱讀興趣濃厚,能較長時闊專心地看書,對內容的理解能力較強。而且開始對文字產生興趣,當他們在書中或廣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認識的漢字時會非常興奮,還常常纏著成人教他們認字,識字的積極性很高,記憶力也很強。他們還常常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寫上歪歪扭扭的漢字?到了大班下學期兒童會聚在—起邊看圖書邊連猜帶懵地念書中的文字;閱讀成了他們很大的樂趣。

  學齡前孩子教育的四大注意事項

  學齡前後的孩子行為處事以及個性觀點等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家長在這個階段有尤為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以下幾點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各位爸爸媽媽能夠多留心。

  第一、 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優秀,但是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反而會引起了他們的叛逆情緒,因為太苛刻的要求會讓他們不斷受挫,以至於他們無法獲得家長的期許和讚美,他們就會變得懷疑自己,從而消極起來,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教育專家告訴各位爸爸媽媽: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理性對待孩子的成長。

  第二、 放任自由

  俗話說,過猶不及,雖然給太過管束孩子不好,但是任其自由成長同樣容易壞事,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完全的建立,他們對於一些周圍事情可能沒有正確的判斷,對一些危險源,例如電器等也沒有清楚的認識,不管束孩子可能會引起一些意外的事情,對於孩子健康成長,沉穩做事的個性養成也諸多不利。

  第三、 溺愛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出發點是好,但是結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溺愛孩子就是如此,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是如果讓孩子每件事情都依賴於自己,容易養成他們懶惰,任性,自我為中心的個性,這對於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後有不利的影響,我們要做的是,是讓孩子有堅強,善良,獨立的品質,讓他們有一天可以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第四、 家庭教育意見相左

  年輕一輩和老一輩的教育理念可能會有所不同,當兩方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時候容易有分歧出現,形成了一方管一方護,這會讓孩子把爺爺奶奶當成避風港,使得父母的教育不能夠更好的進行。

  總結:小兒善於模仿,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好榜樣的作用,讓孩子獲得正面積極的指導,言傳身教是早教的重要部分,希望各位爸爸媽媽都能夠引起重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