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飲茶養生有什麼禁忌

  飲茶一直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飲茶,很多人酷愛飲茶。但是喝茶也是有講究的,老年人在飲茶的時候有很多的注意事項要注意的,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飲茶養生禁忌,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年人飲茶養生注意事項

  一、忌空腹飲茶

  空腹飲茶,茶性入肺腑,會冷脾胃,我國自古就有“不飲空心茶”之說。

  二、忌飲燙茶

  太燙的茶對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較強。如果長期喝燙茶,可能引起這些器官病變。另據外國研究顯示,經常飲溫度超過62℃的茶,胃壁較容易受損,導致胃病;飲茶的溫度宜在56℃以下。

  三、忌飲冷茶

  溫茶、熱茶能使人神思爽暢、耳聰目明;冷茶對身體則有滯寒、聚痰的副作用。

  四、忌濃茶

  濃茶含咖啡因、茶鹼多,刺激強,易引起頭痛、失眠。

  五、忌沖泡時間太久

  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質等可能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失去品嚐價值,而且由於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因氧化而減少;同時由於茶湯擱置時間太久,會受到周圍環境的汙染,很不衛生。

  六、忌沖泡次數過多

  一般茶葉在沖泡三四次後就沒有什麼兒茶素了,幾乎沒有保健作用了。據有關試驗測定,頭泡茶湯可含水浸出物總量的50%,二泡茶湯為30%,三泡茶湯為10%,四泡只有1%—3%。

  七、忌飯前飲茶

  飯前飲茶會沖淡唾液,使飲食無味,還能暫時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質的功能下降。

  八、忌飯後馬上飲茶

  茶中含有鞣酸,能與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發生凝固作用,影響人體對蛋白質和鐵質的消化吸收。

  九、忌用茶水服藥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質,可分解成鞣酸,與許多藥物結合而產生沉澱,阻礙吸收,影響藥效。

  預防營養性貧血方法

  1、老年人應儘量做到勞逸結合,不過分節制飲食。

  2、膳食種類豐富不偏食,保證營養物質的均衡攝入。

  3、同時,要戒掉喝濃茶的習慣。

  不少老年人喜歡喝濃茶,茶不離手,有時甚至把茶葉嚼碎了嚥進去。但茶葉中所含的單寧酸會和鐵形成複合物,嚴重影響鐵在腸道中的吸收,如果是缺鐵性貧血者就更不能喝茶,以免加重貧血。喜歡喝茶的人,可以把喝茶的時間調整到兩頓飯之間,並且把茶水泡得淡一些。

  4、同時避免飯後立即飲茶或咖啡,適當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如出現頭暈乏力、心慌、面色蒼白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是否存在貧血,查明導致貧血的原因。

  老人飯後要注意養生

  老人在注意飲食方面的健康外,還要注意飯後的健康養生。那麼,老人飯後要怎麼做才健康呢?

  1、飯後手摩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後,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迴圈,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和發揮,有益於健身防病。

  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臍部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2、飯後慢慢走

  《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食後慢步行,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於人體健康。但食後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則會給健康帶來不利。

  3、飯後賞音樂

  古人說:“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柔和輕快的音樂,乃至賞心悅目的環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與此相反,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混亂不堪的環境、汙濁難聞的氣味,毫無疑問會對情緒和食慾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

  4、飯後須漱口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溼潤度和清潔固齒,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齒的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慾和幫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會感覺吃得香、身體好,就能健康長壽。

  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就先從飲食入手,不僅要掌握科學的飲食方法,還要注意飯後養生。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