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

  你知道是什麼嗎?怎樣釋義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瞭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 不得上崗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應當將被派遣勞動者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統一管理,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接收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學生實習的,應當對實習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學校應當協助生產經營單位對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

  本條是關於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規定。

  【釋義】

  人是生產活動的第一要素,從業人員是生產經營活動最直接的承擔者,每個崗位從業人員的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安全了,整個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才能有保障。因此,從制度上保證每個從業人員具有在本職工作崗位進行安全操作的知識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由於我國尚屬發展中國家,經濟欠發達,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整體不高。特別是大量的農民工在危險性較大的礦山、建築施工、危險物品生產等崗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這些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安全意識差、缺乏安全生產知識以及防範和處理事故隱患及緊急情況的能力等問題。近年來發生的一些事故表明,生產經營單位沒有搞好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從業人員不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不掌握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技能等,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一***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總體要求

  本條第1款主要規定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是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二是明確了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要通過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與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瞭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這些基本目標,是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明確了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主要內容。生產經營單位要嚴格按照這些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不能“偷工減料”。至於生產經營單位如何進行教育培訓,本條未做具體規定,可以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自行做出合理的安排。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組織專門的培訓班、作業現場模擬操作培訓、召開事故現場分析會等。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其效果必須達到本條規定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真正重視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確保教育和培訓的效果,不能搞形式,走過場。三是明確規定禁止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從業人員上崗作業。這是“防患於未然” 的重要措施,也是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負責的重要體現。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保證上崗的從業人員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如果發現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上崗作業,生產經營單位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修改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應當包括的內容,增加規定了瞭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以及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兩方面內容。事故應急救援知識應當是培訓的重要內容。從業人員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在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有效應對,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盡最大可能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事故損失。從業人員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義務,既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自身安全,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形成有效監督和制約,也有利於從業人員在生產活動中遵章守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

  ***二***對被派遣勞動者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本款是這次修改《安全生產法》時新增加的規定。勞務派遣是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並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由被派遣勞動者向用工單位給付勞務的用工方式。在這種用工方式中,勞動合同關係存在於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之間,而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於被派遣勞動者和用工單位之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 的有關規定,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企業的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從實際情況看,這種用工方式在滿足企業靈活用工需要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一些突出問題。從安全生產角度看,一個突出問題是用工單位對被派遣勞動者“另眼相看”, 不履行相應的義務,特別是不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不為被派遣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條件。此外,勞務派遣單位由於不用工,對被派遣勞動者也往往不進行任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這種情況不僅對被派遣勞動者不公平,而且直接危及安全生產。因此,這次修改《安全生產法》新增了該款規定,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旨在重申和明確一個重要理念:安全是人類永恆的價值追求,無論用工方式有何不同,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必須平等。

  基於這個理念和原則,用工的生產經營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都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負責。首先,被派遣勞動者是在生產經營單位從事勞動,其安全生產風險來自工作和勞動的過程中,這就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切實負起責任,對被派遣勞動者和正式從業人員一視同仁,將被派遣勞動者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統一管理,給予同等的權利和待遇,並使其履行同等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是,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訓,使其掌握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操作技能,不得在未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情況下,安排被派遣勞動者上崗作業。這一規定也與《勞動合同法》關於用工單位應當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的規定相銜接。

  從勞動合同關係看,被派遣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實質上是勞務派遣單位的員工,勞務派遣單位也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由於勞務派遣單位主要從事勞務派遣業務,與生產經營單位相比,其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能力相對要差一些,同時被派遣勞動者在不同的生產經營單位參加勞動,對被派遣勞動者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應該主要由生產經營單位承擔。因此,本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的義務是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包括講授一些常識性安全生產知識,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作業意識、遵章守紀方面的教育和培訓等。這樣規定一方面明確了勞務派遣單位的責任,同時也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對實習學生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實踐中,生產經營單位從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中接收實習學生的情況比較普遍。由於實習學生普遍缺乏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而生產經營單位認為實習學生不屬於正常上班,因此不安排其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甚至不提供勞動防護用品,由此導致人身傷害的情況時有發生。為加強對實習學生的保護,本次修改《安全生產法》專門增加一款,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接收的實習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實習學生不是正式從業人員,在實習中介入生產經營活動的方式、程度不完全相同,有的屬於觀摩、學習性質,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由生產經營單位對其進行相應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不強求和正式從業人員完全一樣。同時對學校而言,其對實習學生的情況更為了解,對於實習學生也負有相應的管理職責,因此本款規定還要求學校協助生產經營單位對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四***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

  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不能停留在口號中。針對實踐中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不落實、不規範甚至流於形式等問題,為了確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落到實處,保證教育和培訓的效果,本次修改專門增加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資訊記錄和檔案管理制度是教育和培訓規範化、系統化、標準化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提高培訓的計劃性和針對性,保障培訓效果。同時,也便於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通過查閱檔案記錄,加強監督檢查,適時掌握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實際情況, 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保證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取得應有的成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