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合同的風險防範措施有哪些

  你知道格式合同嗎?格式合同是指由一方當事人預先擬定合同的內容,並以此與不特定相對人定合同,不特定相對人在定合同時無法磋商合同的內容,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處於要約人的地位,相對人則由承諾或拒絕要約的意思表示決定是否受合同拘束。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格式合同的相關法律知識。

  格式合同的風險防範措施

  格式合同,也稱定型化合同、定式合同、標準合同等。格式合同是旨在明示其合同內容的固定化、一般化,合同內容規定了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全部條款,以及合同形式均由一方當事人事先予以確定,另一方當事人對該合同只能表示全部同意與否的合同。格式合同名稱並非我國所固有,系被輾轉譯介於國內。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最早使用了“格式合同”的概念,而《合同法》則稱為“格式條款”。在銀行等金融領域廣泛使用格式合同,格式合同的使用似有流行的趨勢。

  格式合同的法律風險主要包括:

  ***一***有違公平原則之虞的風險。

  格式合同制訂者過於強調保護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相對人的利益保護,違反公平原則從而影響合同效力的風險。根據《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此款即體現了格式合同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在格式合同中,格式合同制訂者應當公平合理地確定合同相對人與其之間的權利,不得利用自身有利地位,將意志強加於相對人,損害相對人的利益。

  ***二***免責條款風險。

  對免除或限制相對人責任條款及以適當方式提請相對人注意的風險。《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同時規定:“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責任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所謂合理方式主要是指格式合同制訂者以能引起相對人注意、提醒強調和吸引對方注意力的方式,通常可採取要求合同簽字、個別告知或對這些條款以更醒目字型、字號標明注意事項、填寫說明等。提請相對人注意必須在合同簽訂前作出,否則,則對相對人不產生約束力。

  ***三***格式條款無效的風險。

  《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格式合同如果違反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以致雙方權利義務嚴重失衡時,借款人可以依法要求確認其無效。

  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宣告、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本條第二款:“格式合同、通知、宣告、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四***特別條款的效力優於格式合同條款效力的風險。

  《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因此,如果格式合同制訂者與相對人就格式合同的條款所規定的內容進行了協商並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特別條款的效力就要優於格式合同條款,因為它更符合意思自治原則。***五***對格式合同的不利解釋風險。

  《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做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由格式合同的性質所決定的,因為它由格式合同制訂者一方預先擬定,又未與相對人預先協商,因此,法律要保護相對人的利益。

  制訂和使用格式合同,可以有如下一些防範和化解法律風險的方法:

  ***一***基於公平原則制訂格式合同。要求合同所約定的當事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具有“對待”和“對價”關係,但無需“對等”和“等價”。易言之,只要權利義務系真實的意思表示,允許權利義務的比例衡平。

  格式合同是否是實現人們追求公平的手段殊值懷疑,從理論到實踐都遭到了太多的詰難。但必須承認的是,格式合同的格式化改變了傳統合同締約過程的祕密狀態。

  合同訂立的公開化以及主要條款的標準化使得合同的提供者與相對人不能通過那種個別磋商的方式使身份不同、締約能力有差異的相對人受到不同的對待。這樣,格式合同使得利益分配在消費者***相對人***之間是均衡的,從此種意義而言正是格式合同的公平價值之所在。

  ***二***合理提示方式。

  採用合理方式,提示相對方注意“免除責任”、“限制責任”的條款。當然,公平、合理、合法的免責條款可以合理分配風險,避免不必要的訟爭。

  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六條的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對格式條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內容,在合同訂立時採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型等特別標識,並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條所稱‘採取合理的方式’。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對已盡合理提示及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三***按照相對方的要求予以說明。

  按照合同相對方的要求進行說明,既是相對方的權利,也是合同提供方的義務。合同提供方在盡了說明義務之責,盡了提示注意義務,一俟相對方明知合同內容即為已足。

  ***四***吸收框架合同文字優點,設計合同可選擇條款。

  所謂框架合同文字,是指由合同制訂者設計合同的基本體例,內容上區分必備條款和選擇條款的一種參考樣例。使用時相對人必須再根據具體情形,對框架合同文字進行初步篩選補充,然後交由合同提供方進一步協商,最後確定合同文字內容。

  從形式上看,銀行使用框架合同文字後,“填合同”轉變為“寫合同”和“談合同”,實質上,框架合同文字的使用更符合合同法所確立的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是避免格式合同所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的行之有效的辦法,而且它還可以突出相對人的不同特點和風險點,有的放矢防範法律風險。

  相關閱讀:

  格式合同的法律特性

  ***一***、格式合同的預先制定性和單方決定性。格式合同的有關條款全部或部分由當事人一方預先確定,這一點是不同於一般合同的,一般合同是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協商擬訂的。

  ***二***、格式合同具有穩定性和重複性。格式合同條款一經擬訂,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具有穩定性。這種穩定性表現在:一方面合同條款不能隨意修改,欲與之締結合同的當事人只有完全同意才能成為締結的一方當事人,不能就合同條款討價還價,另一方面格式合同多是由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一方印製成書面的固定的形式以便使用和當事人瞭解。重複性是指格式合同的反覆使用性。

  ***三***、格式合同的要約具有廣泛性、持續性、細節性。廣泛性是指合同要約總是向不特定的多數人發出的,而非針對某一特定物件,格式合同內容為供多數契約之用的本質。持續性是指要約總在較長時間內發生效力,在合同制定者改變其經營策略以前該要約都可以作為承諾的物件。細節性就是指該要約一般包括了合同的全部條款。

  ***四***、格式合同內容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格式合同的訂立一般是專門部門或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或行業機構制定的,能夠正確反映所涉及行業的客觀規律與特殊要求,並經過較長時間反覆運用與實踐後總結出的,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

  ***五***、格式合同地位上存在著不公平性。使用人利用在經濟或其它方面的絕對優勢地位,使其可以將預定的格式條款強加於對方,從而排除雙方協商的可能性,表現在法律和事實上的壟斷。當事人的這種壟斷常常被稱為“契約環境的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