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評級的現狀怎麼樣

  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由於債權人並不參與企業的具體運作,只對企業的經營成果有固定要求權。因此,中介機構對企業資信做出的評價就成了投資者決定是否投資,以及以什麼樣的價格進行投資的關鍵。但是,中國信用評級由於存在著許多問題,並沒有發揮它應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幾點:

  第一點、債券評級缺乏一定意義上的公正性。

  在成熟市場,評級機構完全是靠出售自己的評價結果生存的企業。一旦他們做出虛假評級,必須用自己的所有資產***包括個人財產***為投資者的財產損失承擔很大程度的責任。在中國,近年來雖經有關部門對評估機構加以整頓,現有一批評級機構也與有關管理部門脫鉤,擁有獨立財產。然而,在中國能夠進行信用評級的公司還不盡規範,信用評級公司的評級可信度也令人懷疑。

  首先,評級機構的格局鬆散,缺乏歸口管理。評級機構在成立時,由於沒有必要的引導和管理,形成各地的人行、商業銀行和科研單位多家評級的狀況,使信用評級形成一個鬆散的格局,缺乏統一的歸口管理。

  其次,鬆散的機構格局使各機構各行其是,評級標準缺乏規範化以及標準化,影響評級水業的聲譽和權威性。

  再次,由於相當多的信用評級公司由人行、商業銀行、投資公司等出資組建,雖經整頓,但評級機構與其管理部門仍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債券的信用。

  最後,評級機構並不對評級結果承擔無限責任,這就導致一些評級機構為了達到盈利目的,滿足企業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出具虛假評級。目前,廣大投資者對於各個債券評級公司所做的財務評價,基本上採取了一種置若閣聞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國投資者對信用評級的信任程度。

  第二點、與成熟市場相比

  中國的信用評級機構不僅受到的約束比國外評級機構少,而且在評估技術以及經驗上,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差距,從而導致所評出的信用級別的參考價值不如國際上知名的評級機構,如標準普爾公司、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評估的權威性。

  第三點、.評級指標體系存在的侷限性目前中國債券評級機構對企業債券採用的評級方法是事先給出各指標的分數,根據各指標的實際值和得分標準加分或扣分,最後根據總分數確定企業債券的等級。這種方法雖簡便,但有一定的侷限性。一是人為地事先給出各指標分數,顯示不出各指標對不同型別債券在不同時期進行評級的相對重要性。二是不能充分發揮評委的作用。三是指標未進行橫向比較,無法判斷髮債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此外,信用評級機構對發債企業的跟蹤調查不夠,常常是一評定終生,反映出中國企業債券評級制度不盡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