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腸癌怎麼辦

  腸癌是指發生於腸道的癌病類疾病,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管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腸癌主要是由:腸慢性炎症、腸腺瘤癌變、飲食與致癌物質引起的。 吃得越好越易得腸癌,根據臨床觀察,發現一部分腸癌,發生於直腸息肉或血吸蟲病的基礎上;腸的慢性炎症,有的能誘發癌變;高脂高蛋白飲食引起膽酸分泌增加,後者被腸內厭氧菌分解為不飽和的多環烴,也可致癌。 所以,患了肛腸疾病不容忽視,若發現自己得了肛腸疾病,應該到醫院及時治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腸癌的相關知識,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腸癌的主要症狀

  1.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床表現,患者還需多加小心。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2.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 ,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3.由於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晚期直腸癌患者,由於疾病長期慢性消耗,會出現一些全身惡變病質。此外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慾減退,患者一定要及時注意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4.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腸癌的治療方法

  一、目前大腸癌的治療多采用綜合治療的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靶向治療等。

  1.手術是大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按照治療目的,手術可分為根治性和姑息性兩種。

  2.放療主要是針對直腸癌而言,能夠加強區域性控制,減少復發。術前放療還有助於提高切除率和保肛率。術後繼續放療可減少復發。

  3.化療在大腸癌治療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術前化療可以使病灶縮小,增加手術切除率;其次,術後化療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可以殺滅殘存病灶,減少復發和轉移,從而達到根治大腸癌的目的;最後,對於晚期大腸癌患者,化療可以作為姑息性的治療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存活時間。

  4.靶向治療分子靶向治療是一種新型,並已被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根據腫瘤的不同的特異性位點,抗腫瘤藥物靶向性地與其發生作用從而殺死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組織影響較小。與傳統化療相比,靶向治療不良反應要輕 。

  二、中醫治療小腸癌的三大功效 :

  ***1*** 消癌腫——也就是消瘤體系列抗癌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豎散結,化痰除溼等作用,治療後,是瘤體變軟,縮小,最終可到達消失的目的。

  ***2*** 消癌痛——癌症到了晚期,或轉移、擴散後,容易出現疼痛的症狀,有的甚至是劇烈的疼痛。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腫瘤對周圍神經的牽拉或直接壓迫引起的;腫瘤對臟器薄膜的牽拉引起的;癌細胞的毒素對組織器官的侵潤破壞,刺激神經引起的。系列抗癌藥物對於消瘤痛又明顯的效果。因為它是在殺滅癌細胞、消瘤體的基礎上止痛的,因此具有高效性和徹底性。不成癮,不反彈。

  ***3*** 消積水——癌細胞如果侵犯腦膜、胸膜或腹膜之後,就容易形成腦積水、胸水或腹水。

  常規的辦法是抽水或利尿。那只是一種治標的方法,不治本。系列抗癌藥物能夠健脾胃、益氣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體內的水液代謝的平衡,從根源上消除腦積水、胸水或腹水。積水消除之後,一般不復發,不反彈。

  針對腸癌的飲食保健

  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 預防大腸癌—合理安排飲食 多吃新鮮果蔬、粗纖維的食物;少食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腸癌的預防護理

  1、定期進行便隱血檢測:用於各種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尤其是大腸癌的早期發現和診斷,便隱血檢測是:· 國際通用的大腸癌普查方法;· 美國癌症協會***ACS***廣泛推薦的“健康人群體檢的常規檢查專案”;· 我國《大腸癌早診早治專案技術方案》特別指出的“最有價值的大腸癌早期篩查指標”;目前便隱血檢測已不拘泥於以往的傳統檢測,國內已經引進了先進的技術——便明家用型便隱血檢測試紙,在家即可輕鬆自檢。

  2、多運動:閒暇之餘不要久坐不運動,多進行戶外運動;適量運動: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獨立的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過少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可以影響結腸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經常運動的人,不但看起來更年輕,而且比較不容易得癌症,尤其是大腸癌。每天慢跑30分鐘或做相等運動者,患大腸癌的機會要比一般少人30%,原因十分複雜,看如何去解釋。有人說運動會增加免疫力,或者是經常運動的人比較重視養生之道。

  3、飲食注意: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食習慣: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 預防大腸癌—合理安排飲食 多吃新鮮果蔬、粗纖維的食物;少食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因為高脂肪、高動物類蛋白飲食一方面刺激膽汁分泌,腸道內膽汁量增加,膽汁中主要含有膽酸和膽固醇,故糞便中膽酸和膽固醇含量增多;另一方面,該類飲食可導致大腸腔內內容物***俗稱糞汁***中一種厭氧桿菌的生長,這類細菌作用於膽酸和膽固醇,形成可致癌的物質。而低纖維素飲食,導致糞便量少,對大腸刺激減少,大腸蠕動緩慢,上述致癌物質在大腸記憶體在時間延長,就會產生更多的致癌物質。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多,作用於大腸時間長,必然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防治腸道疾病。如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 預防大腸癌——積極治療已患的大腸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腸腺瘤等***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希望在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腸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預後是不良的。極治療習慣性便祕,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大腸癌——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祕,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增加致癌物的吸收。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 預防大腸癌——如有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存在,應定期去醫院諮詢或檢查***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訊號及早期症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祕交替,大便帶血,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腸癌的發病原因

  1.腸慢性炎症。

  2.腸腺瘤癌變。

  3.飲食與致癌物質。

  腸癌***腫瘤***的分期:如果病人被確診患有癌症的話,醫生應確定腸癌的分期。醫生需要進行其它的檢查來確定癌症的分期。知道癌症的分期,醫生就能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法。

  0期:癌症處於早期,癌細胞只存在於腸的最裡層。

  Ⅰ期:癌細胞侵犯結腸腸內壁的很多區域。

  Ⅱ期:癌細胞已經超出腸範圍,擴散到周邊組織,但並沒有擴散到淋巴結。

  Ⅲ: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周邊淋巴結,但還沒有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

  Ⅳ: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它部位。腸癌較容易先轉移到肝臟和肺。

  復發期:複發性結腸癌意味著癌症治癒後重新出現。癌細胞可能在腸上覆發,也可能在人體的其它部位復發。

  腸癌的0期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術前、術後可輔以化療及放療或中醫藥。直腸癌預後較好,0期根治性切除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40~60%,因此如能0期發現及時手術大部可以治癒。唯我國直腸癌大部分發現晚、目前總的手術切除率約很底,且中晚期較多。手術原則是早期切除腸及其周圍淋巴結,以達到根治的目的;對無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就以中醫治療為主。

  腸癌疾病診斷依據

  ①近期出現持續性腹部不適,隱痛,脹氣,經一般治療症狀不緩解;

  ②無明顯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或便祕等;

  ③糞便帶膿血、粘液或血便,而無痢疾、腸道慢性炎症等病史;

  ④結腸部位出現腫塊;

  ⑤原因不明的貧血或體重減輕。

  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全面體檢,並及時進行直腸指診、全結腸鏡檢查、鋇灌腸X線檢查、血清癌胚及腸癌相關抗原測定及直腸內超聲掃描、CT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協助治療。

  1、檢查方法

  具體檢查專案主要有腸指檢、腸鏡檢、病理學檢查、.癌胚抗原測定、氣鋇灌腸對比造影、B超檢查、端粒酶活性檢測、腸癌CT檢測、MRI檢查等。

  2、併發症

  腸癌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另外在結直腸癌手術併發症中,還有輸尿管損傷、造口壞死及腹內疝等。

  腸癌疾病相關疾病:

  結腸癌 直腸癌 大腸癌 大腸類癌 小腸類癌 胃腸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