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籽料的特性

  和田玉籽料是山料由於地殼運動滑落至河流中長年累月沖刷而成的卵型,那麼你對和田玉籽料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和田玉籽料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和田玉籽料的介紹

  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綿延的崑崙山脈山岩中。和田玉原石經過自然的地質運動和冰川運動等長期的剝解為大小不等的塊,和田玉碎塊經過雨水雪水沖刷流入河,隨河流流入水中,稱為和田玉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經過玉龍喀什河幾百甚至上萬年的沖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和田玉籽料的產生和特性

  玉龍喀什河的源頭,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腳下,距離出產籽料的和田市大約有270公里。在這270公里的河床中,從出山流水的那個冰山起,一直往下約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撿到為數不多的山流水料。再從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這段河床中,根本就沒有玉石。再從約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產的主要地段。有人講,中段近180多公里沒有玉石,是因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來,都被洪水把玉石衝到下游去了的緣故。請問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嗎?為什麼在那一段或多或少還可以撿到玉石?而這180公里的地段,為什麼不論大小一塊玉石也撿不到呢?河床裡到處都是卵狀石頭,沒有一塊玉石,石頭沒被水沖走留了下來,唯獨比重比石頭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沖走了,所以,“因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來”的解釋自然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現在就有一種認為籽料是原生的礦床,而不是次生的,由於沖積而形成的。

  玉的質地

  玉的質地:溫潤細膩,顏色豐富,自然拙樸,皮色多姿,形態圓滑,體態多種,具五德之說,仁.義.禮.樂.忠

  因為皮色籽料的形成年代更為久遠,一些名貴的品種如棗紅皮、油煙皮、秋梨皮、黃皮、灑金皮、三色虎皮等等,均出自皮色籽料。

  籽玉的外皮構成可分為兩種。

  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佈滿面板毛孔一樣的細小砂眼,猶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細性、粗性兩種;

  色沁原生皮:是由於一部分籽玉在河裡受到其他礦物質浸潤、滲透,長年累月形成由外至內的滲透,不僅表皮光滑,而且出現許多色彩。所以稱“沁皮”。

  基本色調

  籽料有白、青、青白、碧、黃、墨等五種基本色調。而玉龍喀什河源頭的山上只有白玉、青白玉、墨玉三種玉料,籽料的碧玉非常少見。

  石玉共生

  籽料是山料由於地殼運動滑落至河流中長年累月沖刷而成的卵型,但有很多籽料上有半塊石半塊玉共生的現象,俗稱僵石籽料。

  質地

  再從籽料的質地、顏色在河流中的分佈狀況看,經我多年的觀察總結髮現,顏色、質地、塊狀、效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產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來一塊玉料,我們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麼位置,哪個地段,這與山料的產出分礦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衝下來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別。

  戈壁料存在

  從和田地區東起策勒縣的奴爾多西至墨玉縣的皮牙滿多約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

  綜上所述,籽料就是億萬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這種卵狀的原生礦體存留在海底,後經地殼變遷,造山運動,新疆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了陸地,籽料也隨之浮出水面,存在於沙漠之中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這種狀況。

  和田玉籽料的鑑定評估

  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國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質高雅、質地優良成為了歷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載體,並延續至今。和田玉的玉文化載體功能是以其物化產物***玉器***表現出來的。和田玉玉器根據用途不同可分為佩飾、擺件和器具三大類以及扳指、掛件、手鐲、山子、瓶、爐、薰等若干小類。

  和田玉屬於民族圖騰有8000年的歷史承載至今,自古就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說法,對於價格定義還是建立在相對存在的基礎之上,工藝,原料,創意,作者,未來也會出現品牌價值,對於玉石來講,國內外至今沒有統一操作的通行標準,因此在市場上,大體同類質量的玉石或飾品,其價位卻往往差別很大,很難掌握。和田玉與單晶體寶石不同,和田玉是由多晶體組成的礦物集合體,組成的礦物顆粒粗細不同、排列方式不同且分佈往往不均勻,從而造成和田玉的顏色、結構、透明度、雜質等變化多樣。和田玉原料的價值影響因素根據文化,國情,審美,創意,工藝,等諸多條件,但無追捧玉石價值將會褪去顏色,這就是“黃金有價,玉無價”的緣由,新手和行家對這句話也是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差異。

  一、影響和田玉原料的價值因素 決定和田玉玉器原料價值的因素又包括品質、產地、產出環境***產狀***三個部分。這三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決定著玉器原料價值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