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公司怎麼管理好呢

  管理一個公司學問可大著呢。畢竟是個公司,無論大小,它都自成體系,所以涉及到很多管理問題。小編為你帶來了“股份制公司的管理”,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管理一個公司

  各公司搞股份制方法是不一樣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怎樣計算怎樣轉讓我也不太明白,估計大家都得考慮公司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年盈利能力,無形資產,市盈率,負債率等幾方面吧。

  我公司員工入股,什麼無形資產,市盈率等都未計算在內,老闆讓利,員工實實在在得到實惠。我們只算公司的淨資產。每年年底會計出張報表,列清楚公司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應收應付,待攤折舊,當年利潤,費用稅金等等,明明白白,對於希望入股的骨幹員工全部公開。因為平常員工對我十分信任,大部分人連報表看都不看,只要明白公司淨資產值多少錢,投資入股後每年大概的分紅比例和增值比例就滿意了。當然正規的方法應該讓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資產評估並出具報告,但員工都認為沒必要我也就樂得省事。

  員工入股後,公司給每個人一張收據,寫清楚該員工出資金額,再與每個股東簽訂一份入股協議,寫清楚員工實際出資金 額,佔公司總股份百分比,每年分紅方案,雙方權益責任,退股方法等等,雙方簽字蓋章,各留一份,一切OK。至於五年後如員工想要退股,我們定的是或者按當 時公司淨資產計算股價贖回,或者按員工實際投資額的三倍贖回。現在公司第一批股東入股時間早已超過五年了,由於公司發展不錯,還未發生退股現象。

  入股時我發現一個現象:銷售部員工入股最積極,財務部員工入股最消極。這大概與兩個部門員工日常工作性質與看問題方法有關吧。銷售人員做事總是比較積極衝動,容易只注意事情有利的一面,忽視不利的一面。財務人員做事比較謹慎,看問題容易忽視積極的一面,只看到消極的一面。所以在公司每當做重大決定時我經常同時聽取這兩個部門的意見,並在不同意見當中權衡協調。

  蒙牛老闆牛根生說的好: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將公司股份分一部分給員工不僅留住了人才,而且還能激勵員工更好地為公司工作,因為給員工股份的同時也賦予了員工相應的責任,當老闆將公司50%以上股份分給公司員工時他一定感覺到肩上的擔子輕了不止50%,每年他就能踏踏實實地陪家人放鬆度假去了。其實公司老闆控股並不一定要佔公司50%以上股份,如果其他小股東每人所佔公司股份比例都不到 5%那老闆股份只要佔到公司總股份的20%至30%就已經是公司絕對大股東了,當老闆總不至於當到公司所有小股東都團結起來發對你吧。

  頭些年我每年將公司當年盈利的30%用於分紅,雖然總數不少,但對於小股東來說,有些不疼不癢。近兩年聽取高人建議,一方面公司自有資金目前足夠支撐日常運轉, 另一方面最近通貨膨脹率太高,我索性將年底分紅的比例提高到當年淨利潤的60%,訊息一公佈,公司小股東樂得嘴都合不攏了,一些原來猶豫的員工也紛紛向我打聽入股的事。

  年終獎從前一向是我親自分配,現在公司人多了,我不可能瞭解公司每個員工在這一年裡的工作細節,因此,公司就根據當年效益定個年終獎總數,我再根據年終獎總數及各部門貢獻和部門人數按比例分配到各個部門,讓各部門經理與人力資源經理參照考核標準分配到每個員工,最後我只要根據每個部門這一年的工作業績評定部門經理的年終獎就可以了。

  以前年底分紅與年終獎財務上都是作為費用在第二年按月攤銷,方法不甚科學,現改為當年按月計提,每月在利潤中將這部分費用預留出來,這樣年底發獎金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每部門在計算年終獎總數時也有依據了。

  私營股份制企業管理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公司內部管理問題分析及其解決辦法

  公司正式註冊於今年5月,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在郊縣設立了工程服務分公司,在當地,作為公司的研發、製造以及管理中心,目前公司已經運作了8個多月的時間。

  成立之初,由於是多家企業合併而成,人員也是經由其他公司借用,5月之後開始擴充人員,招聘人才。以下分析一下公司人力資源狀況:

  問題1:公司的核心管理層基本穩定,都具有技術背景和相應的私人企業經營經驗。但是管理團隊的經營觀念、領導力、人力資源管理知識,以及團隊組織能力尚待進一步提高。

  解決辦法:人力資源部將逐步建立管理層培訓課程體系,以外派或者內訓的形式對管理層的管理能力進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