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基礎知識鴕鳥的習性有哪些

  鴕鳥是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 ,特徵為脖子長而無毛、頭小、腳有二趾。那麼你對鴕鳥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鴕鳥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鴕鳥的外形特徵

  頭小,寬而扁平,頸長而靈活,裸露的頭部、頸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紅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為扁圓狀;眼***Eyes***大,繼承鳥類特徵,其視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

  後肢甚粗大,只有兩趾***Toes******第Ⅲ、Ⅳ趾***,與一般鳥類有三~四趾不同,是鳥類中趾數最少者,內趾***第Ⅲ趾***較大,具有堅硬的爪***Claw***,外趾則無爪。後肢強而有力,除用於疾跑外,還可向前踢用以攻擊。

  翼***Wings***相當大,但不能飛翔,主要是因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龍骨***Keel b.***突起,鎖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勻分佈,無羽區及裸區之分,羽毛蓬鬆而不發達,缺少分化,羽枝上無小鉤***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顯然,這樣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溫。

  成熟的雄鳥***Adult cock***體高1.75~2.75公尺,體重60~160kg。

  雄性成鳥全身大多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為白色,且呈美麗的波浪狀;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襯托著黑色的羽毛,讓雄鳥在白天時格外顯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來求偶。

  雌性***Hens***毛色大致與雄鳥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鳥那麼豔麗。幼鳥***Chicks***羽色棕灰斑駁,須經數次換羽,至兩歲時才能達到成鳥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為了便於偽裝。兩性幼雛長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輕的鴕鳥也相差很少,到目前為止仍無法從外貌分辨雌雄,只能從性 器官去區別。

  鴕鳥的性 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鴕鳥具交配器,在交配季節,成熟雄鳥的睪丸***Testis***有人的拳頭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會萎縮,直到下一個繁殖季才又會膨大。

  鴕鳥之骨盆為封閉形,左右恥骨***Pubis b.***在中線形成瘉合。值得注意的是,鴕鳥的排尿和排糞是分開的,這與其他鳥類不同。

  卵大,顏色似鴨蛋,蛋長15~20cm,重達1400g,是鳥蛋中最大者,卵殼甚堅硬,可承受住一個人的重量。

  鴕鳥的生活習性

  鴕鳥是群居,日行性走禽類,適應於沙漠荒原中生活,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m,時速可達70km/h,能跳躍達3.5m。為了採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鴕鳥是相當有效率的採食者,這都要歸功於它們開闊的步伐、長而靈活的頸子以及準確的啄食。鴕鳥啄食時,先將食物聚集於食道上方,形成一個食球后,再緩慢地經過頸部食道將其吞下。由於鴕鳥啄食時必須將頭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擊,故覓食時不時得抬起頭來四處張望。

  鴕鳥常結成5~50只一群生活,常與食草動物相伴。鴕鳥用強有力的腿***僅有兩趾,主要的趾發達幾乎成為蹄***逃避敵人,受驚時速度每小時可達65公里。

  雄鴕鳥在繁殖季節會劃分勢力範圍,當有其他雄性靠近時會利用翅膀將之驅離並大叫,它們的叫聲巨集亮而低沉。

  鴕鳥的食物特性

  鴕鳥的營養來源很廣,主食草、葉、種子、嫩枝、多汁的植物、樹根、帶莖的花、及果實等等,也吃蜥、蛇、幼鳥、小哺乳動物和一些昆蟲等小動物,屬於雜食性。公園裡人工飼養的鴕鳥,用合成飼料餵養。鴕鳥在吃食的時候,總是有意把一些沙粒也吃進去,因為鴕鳥消化能力差,吃一些沙粒可以幫助磨碎食物,促進消化,且不傷脾胃。

  人工飼養

  產蛋期的飼餵

  人工飼養的鴕鳥每天的活動比較有規律。因此,應根據其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行飼餵。每天早晨天一亮,鴕鳥就在運動場上圍著邊網跑步,跑15~20分鐘後進行交配、採食。所以首次飼餵時間以早6點半至7點半為宜。1天飼餵4次,每次飼餵的間隔儘可能相等。飼餵順序可以先粗後精,也可以把精飼料拌入青飼料中一起飼餵。精飼料喂量一般每隻控制在1.5kg左右,以防過肥而使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產蛋期鴕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以18%為宜,代謝能10.5兆焦/千克。青飼料以自由採食為主。特別要注意種鳥對鈣的攝入,除了飼料中給予足夠的鈣磷外,在欄舍內可以設定飼餵骨粉的食槽,任種鴕鳥自由採食。


鴕鳥基礎知識“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