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是哪一天

  一年中哪一天的白晝最長?應該有不少人不清楚,因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方便大家瞭解。

  北半球在夏至日那一天,北迴歸線以北地區的白天最長,在冬至日那一天,北迴歸線以北地區的白天最短,南半球則相反。如果是我們中國的話,就是夏至日最長,冬至日最短了。

  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夏至日過後,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會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最早被確定的節氣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 平靜書齋 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日減短。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會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與"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古人對夏至的認識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日期的計算公式:

  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37,20世紀=22.20。

  舉例說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