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難治理的河流

  生活中,我們的飲用水有一部分來自河流,我們中國有世界第三的長江,世界第五的黃河母親河。但不是每條河流都是清澈見底,魚蝦成群,也有許多河流含沙量大,很難治理。下面由小編整理關於的相關介紹。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最難治理的河流是—黃河

  黃河僅次於長江,是中國第二大河,幹流全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綏遠、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份,成「幾〕字形,向東注入渤海,沿途彙集了三十多條主要支流和無數溪川,流域面積達七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經廣大的黃土高原地區,許多支流夾帶大量泥沙匯入,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黃色,因而得名.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佔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終年積雪.黃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無數小湖的沼澤.出星宿海後進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瑪多,繞過積石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長一千九

  影響河流含沙量的因素

  1.植被覆蓋率。森林覆蓋率高則含沙量高,反之則低。

  2.土質。土質鬆則含沙量高,反正則低。

  3.降雨強度。降雨強度大則含沙量高,反之則低。

  4.地勢。地勢落差大則含沙量高,地勢平緩則含沙量低。

  5.地形。平原地區一般含沙量低,山地,丘陵區則相對高。

  6.河流含沙量高低的具體影響因素要結合距離河流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於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破壞,北方的土質偏砂性,南方的偏黏性,砂性的易於流失。再加上黃土高原地區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而且多暴雨,一遇大雨,水土流失就嚴重,大量泥沙帶入黃河,每年帶入黃河泥沙達16億噸,一碗水半碗泥。 流量小是由於黃河流域主要位於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流域面積也不大,約為752443平方千米,匯水面積小。且沙子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流經區域降水少,不合理的開礦、建設窯洞、修路等人類活動。加劇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而且人口多,汙染大,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的綜合利用與治理措施

  2013年3月26日,媒體報道稱中國將繼續通過修建大型水庫來治理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黃河。黃河干流上已建成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小浪底4座主要用於水沙調控的水利樞紐,這一數字未來還將繼續擴大。根據規劃,黃河干流上還將修建黑山峽、磧口、古賢3座大型調節水庫以完善水沙調控體系。其中,位於晉陝峽谷末端的古賢水庫將爭取在“十二五”期間立項建設,2020年前後建成生效;磧口水庫規劃安排在古賢水利樞紐之後開發建設;黑山峽水庫的建設方案仍處於科學論證階段。除了這3座骨幹水利樞紐外,已開工建設的黃河干流的海勃灣水庫、沁河河口村水庫,以及規劃中的涇河東莊水庫也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組成部分。未來中國將建成以幹流的龍羊峽、劉家峽、黑山峽、磧口、古賢、三門峽、小浪底等骨幹水利樞紐為主體,以海勃灣、萬家寨水庫為補充,與支流的陸渾、故縣、河口村、東莊等控制性水庫共同構成黃河水沙調控工程體系,由水沙監測、預報和水庫群排程決策支援系統等構成水沙調控非工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