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

  春季來臨,氣溫漸漸回覆,自然界各種微生物也開始活躍起來,正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春季傳染病大多通過呼吸道傳播,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

  學校人員密集,一旦發生傳染病,極易傳播流行。因此,瞭解足夠的春季傳染病知識對於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腦、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流行傳播的機率很高。

  症狀: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傳染源:流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空氣飛沫直接傳播,被病毒汙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症狀: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嚴重時嗜睡、頸部強直、噴射樣嘔吐、昏迷、休克。

  傳染源:流腦病人或帶菌者。

  傳播途徑:空氣飛沫直接傳播。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

  症狀:可概括為“三、三、三”。

  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幹、上肢、下肢;

  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面板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

  傳染源: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

  症狀: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

  傳播途徑: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為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有大規模傳染病發生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即可有效的控制傳染病的流行。我們預防傳染病的各種措施,即是分別針對三個基本環節中的某個環節的,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要儘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三、具體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汙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遊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包括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燬。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儘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如發生上述典型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明確診斷,正確治療,不要擅自處理,以防延誤病情。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