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競賽題

  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根基的,先秦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那麼你對國學知識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選擇題

  1、下列哪個成語典故與項羽有關?***D***

  A、隔岸觀火 B、暗度陳倉 C、背水一戰 D、破釜沉舟

  2、假如你的一首五絕詩被雜誌社採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來計算,你應得多少稿費?***B***

  A、50元B、100元C、200元

  3、“頃刻間千秋事業,方寸地萬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描寫的是:***C***

  A、下棋B、戰場C、戲臺

  4、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其中“衡”是指哪個方面的標準?***D***

  A、長度B、面積C、體積D、重量

  5、現在我們常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藝作品。請問這兩個成語最初指的是什麼?***C***

  A、文章B、畫作C、樂曲

  6、李清照詞中的"綠肥紅瘦"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A***

  A、晚春B、仲夏

  7、下列哪個成語與秦始皇有關?***C***

  A、指鹿為馬B、奇貨可居C、圖窮匕見

  8、唱唸做打是中國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戲曲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

  A、面部表情B、舞蹈動作C、器械表演

  9、魏晉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賢,《與山巨源絕交書》是竹林七賢中的誰寫給山濤的***B***。

  A、阮籍B、嵇康C、劉伶D、向秀

  10、先秦時代,教育內容以“六藝”為主,下列不屬於“六藝”的是***D***。

  A、射B、御C、禮D、經

  11、“豆蔻”是指***A***歲。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

  12、鄭谷有詩曰:“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鐘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著人間伴月明。”詩中的李先生指的是***C***

  A、李商隱B、李賀C、李白D、李煜

  13、“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觀點***C***

  A、孟子B、韓非子C、荀子D、老子

  14、爵是一種典禮時用的酒器,那麼爵有幾隻腳?***A***

  A、三隻腳B、兩隻腳C、四隻腳D、五隻腳

  15、魏晉時期,建安七子是當時文學的代表人物,下列屬於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B、曹植C、山濤D、阮瑀

  16、下列哪一個名稱的由來與伍子胥有關?***B***

  A、月老B、千金小姐C、新郎D、岳父

  17、“煢煢子立,形影相弔”出自***C***

  A、《出師表》B、《答司馬諫議書》C、《陳情表》D、《報劉一丈書》

  18、下列名句出處對應都正確的一項是***B***

  ①方今天下,捨我其誰。②朝聞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④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莊子 B、孟子孔子老子莊子

  C、孟子孔子莊子老子 D、孔子孟子莊子老子

  19、“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位於現在哪個省***B***

  A、新疆B、甘肅C、寧夏D、陝西

  20、下面三十六計中哪一計是靠製造假象來迷惑敵人的?***A***

  A、樹上開花B、圍魏救趙C、順手牽羊

  21、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寫道:“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其中“司馬青衫”指的是:***C*** A、司馬相如B、崔鶯鶯C、白居易D、杜甫

  22、“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詩是誰寫的?***A***

  A、元好問B、柳永C、晏殊

  23、“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B***

  A、文章B、書法C、繪畫D、音樂

  24、“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時”是誰的名句?***B***

  A、王勃B、張九齡C、張若虛D、盧照鄰

  25、“一琴一鶴”所形容的是:***A***

  A、為政清簡B、平安長春C、淡泊名利D、與世長辭

  26、成語“一衣帶水”中的“水”原指:***B***

  A、黃河B、長江C、淮河D、海河

  27、在古代,人們將樂器分為“絲”、“竹”,分別指彈絃樂器和吹奏樂器,其中哪個是指吹奏樂器?***B***

  A、絲B、竹C、金D、木

  28、陛下是古時對君王的尊稱,其中“陛”的意思是:***A***

  A、宮殿的臺階B、天的別稱C、玉璽D、牌匾

  29、下面哪句詩的作者離開家的時間更長?***B***

  A、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B、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C、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D、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30、我國古代對於年齡有很多獨特的稱呼,其中滿一百歲被稱為:***A***

  A、期頤B、耄耋C、不惑之年 D、杖朝之年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