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參的種植要點及作用

  白參,就是一種參,也是一種菌類。白參主要產自我國的東北地區,它是如何種植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白參的種植要點。

  白參的種植要點

  栽培和消毒接種

  立式栽培的採用短袋15×26cm,每袋裝乾料300g;長袋12×55cm,每袋裝乾料500g。裝袋、滅菌按常規操作。料袋滅菌後需冷卻至28℃以下時方可進行接種。為防止“病從口入”,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做到“四消毒”***接種箱或室使用前紫外線或氣霧消毒;菌種、料袋和工具搬入後再次氣霧消毒;操作人員身、手消毒;菌種迅速通過酒精燈火焰消毒接人袋內***。接種時,長袋的打6個接種穴,接入菌種後用膠布封口;短袋的拔出袋口棉塞,接入菌種後將棉塞復原。

  室內養菌

  接種後的菌袋,擺放於培養室層架上或平地壘疊養菌。發菌培養環境要求適溫、乾燥、避光、通風。溫度以掌握在23~26℃為好,不低於18℃,也不可超過32℃;空間相對溼度70%以下,注意防潮溼;門窗遮陽,後期給散射光;每天通風2次,更新空氣。室內養菌一般7天左右袋壁上菌絲濃白密集,手指按壓袋面有凹陷出現時,即可離室進棚。

  出菇管理

  菌袋進棚上架擺袋催蕾時,區別不同袋形操作:短袋的撥去袋口棉塞,拉直袋膜出菇;也可採取袋壁四周每隔8cm,用刀片劃1~2cm的長菇口,然後將菌袋豎立擺放,多口出菇。長袋的進棚後,橫排於架層上適應環境2天后,把穴口上的膠布撕掉,穴口向上長菇。然後在空間噴霧狀水,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0%,並覆蓋架層罩膜保溼。空氣相對溼度保持85%~90%;溫度要求不低於18℃,不超過25℃;給予300~500Lx散射光線,促進子實體正常發育。

  採收加工

  白參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從接種至採收需16~20天,當子實體葉片平展時即可採收。採收時用利刀從基部切下,並修淨基部雜質。採收前停止噴水,避免脆斷損壞朵形。一般第1潮菇採收後停止噴水2天,生息養菌,然後照常管理;7天后又產出第2潮菇。管理得當時一般可長2~3潮菇,生物轉化率40%~50%。長袋的單產200~250g、短袋的單產100~150g。鮮品用泡沫塑料盒和保鮮膜包裝送往超市,在4~5℃低溫下,貨架期12~14天;加工乾製時,可用機械脫水烘乾,鮮幹品比例為4∶1,幹品用雙層塑料袋密封包裝防潮。

  白參的作用

  1、白參治肺熱咳嗽。用沙蔘半兩,水煎服。

  2、白參治突然發疝***小腹及陰中絞痛,自法出,幾欲死***。用沙蔘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3、白參治婦女白帶。用沙蔘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4、白參治早洩滑精,陰虛盜汗,眩暈頭痛:早洩,其病理的關鍵在於腎不藏精,致使精液遺洩。夢遺屬於陰虛火旺者多,滑精屬於腎虛不固者多。

  5、白參治婦女崩漏,產後暴脫,久虛不復:崩漏是指婦女不在行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以突然出血,來勢急,血量多的名“崩”。來勢緩,血量少,淋漓不斷的名“漏”。其病因主要是血熱、氣虛、肝腎陰虛。

  6、白參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生人蔘***白參、野山參***性涼,稟性醇正,無剛烈氣象,是以補氣滋養陰津,尤其獨步。若陰虛之體,相火易升,則宜用生人蔘,不宜用紅參。《月池人蔘傳》:“人蔘生用氣涼、味苦而補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