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鱷魚龜

  鱷魚龜***鱷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有淡水動物王者之稱。那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就讓的小編帶你去認識一下吧。

  

  要說到世界上最大的鱷魚龜,網上有很多記錄,比較公認的是紀錄在案的最大個體為107公斤,在芝加哥的Brookfield動物園。Peter Pritchard在佛羅里達的White Springs見到過一具大鱷龜的骨架,背甲長達79釐米,估計活著的時候超過90公斤。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大鱷龜毫無疑問是它!

  田納西水族館於1998年開始飼養展示的一隻大鱷龜是被認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大鱷龜,近80CM的背甲,249磅約113公斤重,世界最大最重的大鱷龜它當之無愧!它的頭部就像個籃球一樣大。

  鱷魚龜的知識普及

  外形特徵

  鱷龜長相酷似鱷魚,集龜和鱷魚於一體,故稱鱷龜。其頭部較粗大,不能完全縮入殼內,脖短而粗壯,領背長有褐色肉刺,眼細小,嘴巴上下頜較小,吻尖,尾巴尖而長,兩邊具稜,稜上長有肉突刺,尾背前邊三分之二處有一條鱗皮狀隆起稜背,並呈鋸齒口狀,背殼很薄,上皮以棕褐色為主,偶爾棕黃色,背部具有三條模糊稜,並有放射狀斑紋,後緣呈齒狀,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點,幼時黑色,四肢粗壯,肌肉發達,爪子尖而有力,善於爬行。

  鱷龜背甲最長可達70CM以上,在人工飼養下正常生長停止在40CM左右。體重:80KG以上,曾有達200KG的記錄。它保持了原始龜的特徵,嘴巴、背甲盾片、紅舌都異常奇特,頭和頸上有許多肉突,龜殼長而厚,背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盾片呈棕褐色,13塊盾片就像13座小山連綿起伏,呈縱橫3行排列,背甲的邊緣有許多像鋸齒狀的突起,使它們的外觀像是穿上裝甲的恐龍。他們與擬鱷龜不同,龜殼上有三行棘。它們呈實灰色、褐色、金黃色、黑色或橄欖綠色***很多時都有一層藻類覆蓋***。眼睛周圍有散開的黃色斑紋,長在口的兩側,小而有神,且有星星狀的肉質“睫毛”。真鱷龜的舌上長有一個鮮紅色且分叉的蠕蟲狀的肉突,通過中間的圓形肌肉與舌頭相連。兩端能夠自由伸縮活動,舌頭形狀像蠕蟲,用來誘食魚類。它們會安靜的趴伏在水中不動,張開嘴耐心等待獵物。它們的舌頭會模仿蠕蟲的動作,吸引獵物游到它們的口中。當獵物進到口中,它們就會急速合口,完成埋伏。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堅硬得像鋼鞭一般,與其它龜不同的是它的頭和腳不能縮入殼內。

  大鱷龜雌性的背甲呈方形,尾基部較細,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近,雄性的背甲呈長方形,尾基部粗而長,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遠。

  小鱷龜除上述特徵外,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內或與尾部第一硬棘平齊的為雌性,而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外的為雄性。真鱷龜咬合力度是世界第二高的。若被逼迫的時候會變得很有攻擊性。它的嘴巴前端的上下頜呈鉤狀,似老鷹嘴一般,鋒利無比,成年鱷龜能輕易的咬下一個人的手指,把玩它們必須要極度小心。大鱷龜初生體型8~10g,一般成年體型61~76cm,77~91kg,最大記錄79cm、107kg***美國芝加哥Brookfield Zoo***;在美國堪薩斯州曾發現一隻重達403磅的大鱷龜,但紀錄上最重的只有236磅,並存放在芝加哥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它們一般並會長成這般大小。成年的龜殼平均約有26吋長及重175磅。雄龜一般較雌龜大。它們也可以長約16-32英寸。小鱷龜平均初生體型殼長3.3cm、體重7.2g***最小3.1cm、5.8g,最大3.7cm、14.8g***,一般成年體型殼長31~46cm、體重23~36kg,在自然界中,最大個體可達38kg以上。與普通龜卵***橢圓***不同的是小鱷龜卵形為圓球狀,白色,直徑23~33mm,個卵重7~15g。大鱷龜上頜似鷹嘴狀,鉤大,頭部、頸部、腹部有無數觸鬚,背甲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褐色,每塊盾片均有突起物,腹甲棕色,具上緣盾,尾較長,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著嘴,借附器誘食附近魚類。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觸鬚僅有少量,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稜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稜脊逐漸磨耗。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尾略短,最顯著的特徵是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大鱷龜和小鱷龜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背部盾片突起,隨著年齡的增加,大鱷龜始終顯著,而小鱷龜稚、幼期明顯,成龜期就不那麼突出。

  大鱷龜與小鱷龜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⒈頭部,大鱷的頭比較尖,小鱷龜的頭比較圓。大鱷龜上頜似鷹嘴狀,鉤大,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大鱷龜能扭頭突然襲擊其它動物,小鱷龜能連同身體扭頭轉向尋找攻擊目標,甚至追咬。

  ⒉嘴部,大鱷龜的嘴部比小鱷龜的要長,舌頭為紅色的結構,小鱷龜則沒有這些特徵。

  ⒊背甲,大鱷龜的背甲甲峰很明顯,而小鱷龜的甲峰則不明顯,近乎平背,背甲看起來比較圓。大鱷龜的背甲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褐色,每塊盾片均有突起物,腹甲棕色,具上緣盾,小鱷龜的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稜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稜脊逐漸磨耗。

  4.腹部,大鱷龜的腹部有無數觸鬚,小鱷龜的的腹部僅有少量觸鬚,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

  ⒌尾部,大鱷龜的尾較長,小鱷龜的尾較短,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

  ⒍生長速度,大鱷龜小時候生長緩慢,當生長到250克以後,生長速度加快,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從250克到2500克只要1年的時間,在自然界出現最大的個體達100千克以上。小鱷龜在50克以下生長緩慢,從7g長到50g需要80天左右,在控溫條件下,50克左右的小鱷龜長到2500克或7克左右的稚龜平均長到1500克僅需1年。在自然狀態下,小鱷龜個體能長到23千克以上。大鱷龜和小鱷龜生長速度的差異主要是習性不同造成的,大鱷龜性情懶惰,不善於主動攝食,靠酷似蚯蚓的“舌頭”引誘小魚“上鉤”,小鱷龜能主動攝食,生長速度比大鱷龜自然要快一些,因此國內養殖的小鱷龜比大鱷龜多。

  分佈範圍

        它主要分佈在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美國南部、中部地區和中美洲,以美國東南部為盛。Miami是鱷龜的重要原產區。鱷龜在美國因分佈的地區不同,有“南龜”和“北龜”之稱,其體色分為“黃背”和“黑背”2種,黃背鱷龜耐高溫,黑背鱷龜耐低溫。中國主要從Florida引進,品種除很少量的大鱷龜外,絕大部分為小鱷龜,分佈的省份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海南、廣東、廣西、湖南、山東、四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