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防暑

  我們都知道,三伏天是夏季很特殊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天氣炎熱,氣溫較高,很多人都會注意防暑養生。那麼呢?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1.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2.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3.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面板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4.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5.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6.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7.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8.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晒霜。

  9.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10.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11.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三伏天防暑降溫的茶

  薄荷茶

  綠豆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飲,具有消暑、利溼生津之功效。

  荷葉茶

  帶梗荷葉30克切碎,沸水沖泡20分鐘代茶飲,有消暑寬胸、生津止渴、降脂之功效。

  銀菊茶

  金銀花、菊花各3克,將兩藥洗淨晾乾,沸水泡開即可。每日代茶頻服,具有清涼解暑,清熱解毒之功效。

  消暑茶

  藿香、佩蘭各6克,加荷葉9克,用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有祛暑、化溼和中功效,適用於先兆中暑及輕度中暑者,是夏季防暑佳飲。

  竹葉茶

  淡竹葉50克,佛手9克,加水煎即可。每日代茶飲用,可清涼解暑,理氣寬胸。

  二子茶

  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有生津止渴、益氣補陰的作用,但有溼熱者不宜飲用。

  降壓防暑茶

  枸杞子9克,杭白菊9克,決明子6克,槐花6克,煎水代茶飲,有降壓、明目、清熱的作用。

  雙葉茶

  鮮荷葉一張、鮮竹葉兩片切碎,加綠茶3克,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有清熱祛暑功效,適用於先兆中暑及輕度中暑。

  三伏天防暑降溫的食物

  西瓜

  很多人在夏天都喜歡把西瓜切半然後放到冰箱中冷藏,吃的時候拿個勺子挖著吃,那感覺別提有多爽了。西瓜味甘性寒涼,西瓜不僅能解暑止渴,而且營養十分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

  番茄

  番茄也有一定的解暑功效,如果切瓣放點糖再入冰箱冷藏,味道更好哦,番茄味甘酸,微寒,其功效可養顏美容、消除疲勞、增進食慾、提高對蛋白質的消化、減少胃脹食積。夏令多喝用番茄煮的湯。既可獲得養料,又能補足水分,一舉兩得。

  黃瓜

  含有維生素和豐富的營養,具有解暑清熱的功效。黃瓜生熟吃皆可,還可去皮切片,加許糖、醋、醬油、味精及大蒜泥拌和佐餐。

  苦瓜

  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後能刺激人體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慾大增,清熱防暑,因此,夏天食苦瓜是最佳的選擇。用鮮苦瓜搗汁或煮湯,皆為輔助食療佳品。苦瓜泡製的涼茶,飲後消暑怡神。

  三伏天防暑的誤區

  不宜多吃冷食

  炎熱夏季,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小腸裡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較高,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洗冷水澡“降溫”是誤區

  很多人認為用冷水“沖涼”讓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溫的作用。但事實上,大汗淋漓時用冷水“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體內的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易引起各種疾病。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選擇溫水浴,因為洗溫水浴散熱更快,而且浴後會讓人感覺通體清爽。

  電風扇、空調等製冷工具別吹過久

  電扇吹得過久會破壞出汗的均衡狀態,使人感到頭痛、頭昏、腿痠手軟、全身不適,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盛夏之夜開著電扇入睡,更容易受涼。尤其老年人和兒童更應注意。

  很多人認為,在高溫天氣,室內空調開得越低越舒服。可事實上,空調開得過低,會使室內室外溫差過大,容易中暑。

  潑水降溫不科學

  很多人喜歡在室內潑水降溫。事實上,用潑水的方法,的確會使水汽蒸發,帶走一些熱量,因此,剛潑完水時,室內氣溫會暫時下降。但是,如果室內通風透氣不好,空氣不流通,在地面上潑水,蒸發的水汽難以向外散發而滯留在空氣中,就會使室內空氣溼度不斷增大,而且,時間稍長,室內氣溫又會上升,這時,就會使人感到室內更悶熱,從而引發中暑。

  此外,由於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室內的細菌和塵埃隨著水汽進入空氣中,使空氣比潑水前更混濁。

  保持必要的午睡

  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的新陳代謝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勞。加上夜間炎熱,睡不安穩,導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二個小時,對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體各系統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項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