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和紫蘇葉有哪些區別

  艾葉和紫蘇葉都是生活中非常容易見到的一種植物,人們也經常食用,那麼?以下是小編給你整理艾葉和紫蘇葉的相關差別。

  艾葉和紫蘇葉的區別

  1、藥理作用不同

  紫蘇葉的藥理作用:紫蘇有葉、子、梗三類,“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理氣、止咳的功效;紫蘇子則主要是下氣消痰、潤肺;它的梗能和胃降氣,治療胃氣上逆。”若是冬季受涼感冒,出現怕冷、四肢僵硬、痠痛、鼻子不通氣、流鼻涕等症狀,用紫蘇葉散寒解表、發發汗,感冒就能更快痊癒。

  艾葉的藥理作用:艾葉的化學成分方面發現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這些元素能有效調解人體內需求。而在藥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2、形狀不同

  紫蘇葉似脣形,葉邊呈鋸齒狀,葉端尖細,外表有綠有紫,有的一面綠一面紫,有的兩面皆紫。其中以葉子完整、色紫香濃為上品,因人們發現其食藥兩用功效,現已進行人工種植。

  紫蘇葉***或帶嫩枝***於夏季枝葉茂盛時採收為佳,除去雜質,鮮用或晒乾備用。果實於秋季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晒乾備用。6——9月採收紫蘇梗,將打下葉子和果實後剩下的主莖切成段入藥。

  艾葉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3、艾葉泡腳的好處

  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門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

  紫蘇葉的食用方法

  1、涼拌紫蘇葉

  紫蘇嫩葉300克、精油、味精、醬油、麻油適量。將紫蘇葉洗淨,入沸水鍋內爐透,撈出洗淨,擠幹水分。切段放盤內,加入精鹽、味精、醬油、麻油,拌勻即成。此菜適用於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等病症。健康人亦可食用。氣表虛弱者忌食。

  2、紫蘇粥

  粳米100克,紫蘇葉15克,紅糖適量。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蘇葉稍煮,加入紅糖攪勻即成。此粥適用於感冒風寒、咳嗽、胸悶不舒等病症。

  3、蘇子湯糰

  紫蘇子300克,糯米粉1000克,白糖、豬油適量。將紫蘇子淘洗乾淨,瀝乾水,放入鍋內炒熟,出鍋晾涼研碎,放入豬油、白糖拌勻成餡。將糯米粉用沸水和勻,做成一個個粉團,包入餡即成生湯糰,入沸水鍋煮熟,出鍋即成。此湯糰由紫蘇子與糯米組成,具有寬中開胃、理氣利肺的功效,適用於咳喘痰多、胸隔滿悶、食慾不佳、消化不良、便祕等病症。脾胃虛弱洩瀉者忌食用。

  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葉餅子

  將五月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可以達到美容功能,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2、母雞艾葉湯

  母雞艾葉湯可以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眼多夢,少腹冷痛等。具體的做法如下:老母雞一隻,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3、艾葉糖水

  艾葉糖水可以達到緩解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祕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宜清熱利溼,活血化瘀等作用。做法也是非常的簡單,只要把艾葉15克,白糖20克,共煮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