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草的飼用價值和調製原理

  乾草是指青草或栽培青綠飼料的生長植株地上部分在未結籽實前刈割下來,經一定乾燥方法制成的粗飼料。下面小編告訴你。

  乾草的飼用價值

  青乾草是草食動物最基本最主要的飼料,生產實踐中,乾草不僅是一種必備飼料,而且還是一種貯備形式,以調節青飼料供給的季節性淡旺,緩衝枯草季節青飼料的不足,特別是優質乾草,不僅是草食家畜的好飼料,而且粉碎後可用為豬、雞配合飼料的原料,將乾草與多汁飼料配合飼餵奶牛,可增加幹物質和粗纖維採食量,從而保證產奶量和乳脂率。

  乾草具有營養好、易消化、成本低、簡便易行、便於大量貯存等特點。在草食家畜的日糧組成中,乾草的作用越來越被畜牧業生產者所重視,它是秸稈、農副產品等粗飼料很難替代的草食家畜飼料。它不僅提供了牛羊等反芻動物生產所需的大部分能量,而且豆科牧草還作為這些動物的蛋白質來源。

  乾草的調製原理

  青飼料水分含量高,細菌和黴菌容易生長繁殖使青飼料發生黴爛腐敗,所以,在自然或人工條件下,使青飼料迅速脫水乾燥,至水分含量為14%~17%時,所有細菌、黴菌均不能在其中生長繁殖,從而達到長期儲存的目的。

  也就是說,通過自然或人工乾燥方法使刈割後的新鮮飼草迅速處於生理乾燥狀態,細胞呼吸和酶的作用逐漸減弱直至停止,飼草的養分分解很少。飼草的這種乾燥狀態防止了其他有害微生物對其所含養分的分解而產生黴敗變質,達到長期儲存飼草的目的。

  乾草調製過程一般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飼草收割到水分降至40%左右。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細胞尚未死亡,呼吸作用繼續進行,此時養分的變化是分解作用大於同化作用。為了減少此階段的養分損失,必須儘快使水分降至40%以下,促使細胞及早萎亡,這個階段養分的損失量一般為5%~10%。

  第二階段,飼草水分從40%降至17%以下。這個階段的特點是:飼草細胞的生理作用停止,多數細胞已經死亡,呼吸作用停止,但仍有一些酶參與一些微弱的生化活動,養分受細胞內酶的作用而被分解。此時,微生物已處於生理乾燥狀態,繁殖活動也已趨於停止。

  乾草的分類

  ***1***豆科乾草:

  包括苜蓿乾草、三葉草、草木樨、大豆乾草等。這類乾草富含蛋白質、鈣和胡蘿蔔素等,營養價值較高,飼餵草食家畜可以補充飼料中的蛋白質。

  ***2***禾本科乾草:

  包括羊草、冰草、黑麥草、無芒雀麥、雞腳草及蘇丹草等。這類乾草來源廣、數量大、適口性好。天然草地絕大多數是禾本科牧草,是牧區、半農半牧區的主要飼草。

  ***3***穀類乾草:

  為栽培的飼用穀物在抽穗一乳熟或蠟熟期刈割調製成的青乾草。包括青玉米秸、青大麥秸、燕麥秸、穀子秸等。這一類乾草雖然含粗纖維較多,但卻是農區草食家畜的主要飼草。

  ***4***其他青乾草:

  以根莖瓜類的莖葉、蔬菜及野草、野菜等調製的青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