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杯子可不可以帶走

  星巴克的杯子除了常見的紙杯以外,還有一種是瓷狀的馬克杯,這個杯子可以免費提供給消費者使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星巴克杯子可以帶走嗎,一起來看看吧。

  星巴克杯子可以帶走嗎

  星巴克只有紙杯是可以帶走的,其他的杯子是無法帶走的,星巴克還為了提倡環保,如果自己帶馬克杯,可以每杯省去2元。

  星巴克旗下零售產品包括30多款全球頂級的咖啡豆、手工製作的濃縮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熱飲料、新鮮美味的各式糕點食品以及豐富多樣的咖啡機、咖啡杯等商品。

  星巴克可以自帶任何杯子去購買咖啡原來公司樓下有個星巴克,我就老用自己的樂扣樂扣去買咖啡,而且會便宜 買一杯濃縮可以自己調。

  另外星巴克的咖啡的多少不是按杯子來計算而是出水量還有設定,就跟麥當勞的新地一樣,一杯新地要打幾圈巧克力是有規定的,所以該是多少就是多少,星巴克員工只會多給你打絕不會少的這點可以放心~

  星巴克杯子的好處

  即便是在店裡喝咖啡,現在如果你不要求用馬克杯,店員都會預設給你一次性紙杯。這看起來很不環保,店員們會解釋為在為你考慮,“比如許多購物中心和機場店,人流量很大,80%至90%的顧客都需要外帶。”但你也可以理解成他們在節省洗杯子的時間和人力。更重要的是,紀念杯是現在星巴克的另一盈利源,馬克杯們都轉而擺在了貨架上,星巴克還會定期推出主題杯、城市杯來鼓勵你把它們買回家。“用星巴克的自帶杯還有2元折扣。”

  “標準化”在咖啡界不是一個那麼讓人喜歡的稱呼,它意味著水準中庸和不夠手工。星巴克為了體現自己的“客製化”也在杯子上第五格設定了custom的識別選項,可以改變的有低因、濃度、奶油、糖漿、全脂奶、脫脂奶、豆奶、奶泡、澆蓋和溫度。不過如果你想來一個“三份濃度脫脂奶少奶泡超大杯焦糖瑪奇朵”,就要多付錢了,糖漿、奶油和濃度調整都不是免費的。如果想節約地喝到“客製化”咖啡,倒不妨使用星享卡的咖啡邀請券,因為邀請券限定“您可以獲贈一杯中杯飲料”,而沒有價格限制。

  星巴克的經營特色

  愛喝咖啡的人大概都聽說星巴克***Starbucks***,“星巴克”是100多年前美國一個家喻戶曉的小說的主人公,20世紀70年代,3個美國人把它變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來推廣美國精神,自那以後,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個世界為之著迷。

  星巴克能把一種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發展到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持久的、有高附加值的品牌,與其剛開始創業時堅守的“體驗文化”和獨特的營銷手段分不開。

  星巴克的成功並不在於其咖啡品質的優異,輕鬆、溫馨氣氛的感染才是星巴克制勝不二的法寶。因為“星巴克”咖啡館所渲染的氛圍是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本位,帶有一點“小資”情調的文化。在“星巴克”咖啡館裡,強調的不再是咖啡,而是文化和知識。“星巴克”文化實際上是圍繞人和知識這兩個主題下功夫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核心,是利用盡量舒適的環境幫助人拓寬知識和能力層面,挖掘人在知識上的最大價值。

  注重品牌形象推廣

  和其他跨國大企業不同,星巴克是不利用鉅額的廣告宣傳和促銷的少數品牌之一。星巴克品牌推廣不依賴廣告,其一貫的策略是重在品牌形象推廣,全球皆然。星巴克認為咖啡不像麥當勞,咖啡有獨特的文化性,贊助文化活動,對星巴克形象推廣很重要。比如以前上海舉辦的達利畫展,星巴克就是主要贊助商。而星巴克也是上海APEC會議的贊助者。

  星巴克連鎖店外觀單純從店周圍的環境來考慮,但是其內部裝修卻要嚴格地配合連鎖店統一的裝飾風格。每一家店本身就是一個形象推廣,是星巴克商業鏈條上的一環,由美國的設計室專門為每一家店創造豐富的視覺元素和統一的風格,從而使顧客和過路客賞心悅目,達到推廣品牌的目的。這種推廣方式被稱為Tie-in,就是把咖啡館形象和顧客緊密聯絡起來。

  在星巴克咖啡店裡,員工是傳遞體驗價值的主要載體,咖啡的價值通過員工的服務才能提升,因而員工對體驗的創造和環境同樣重要。事實上,星巴克的員工就如同咖啡迷,他們可以詳細地解說每一種咖啡產品的特性,而且善於與顧客進行溝通,預感他們的需求。員工在星巴克被稱為“夥伴”,因為所有人都擁有期權,他們的地位得到了足夠的尊重,也為星巴克品牌創造了極大的競爭力。

  每一粒咖啡的風味

  星巴克濃郁的黑咖啡香絲絲入扣地滲入全球各色人等的生活中,但其管理卻只有一個版本,從北美大陸拷貝下來,放之四海而皆準。

  全球一致的管理、品質和口味,星巴克的成功故事並非始於每一杯都保持相同味道的咖啡,而是當咖啡豆還在成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十分挑剔地選擇咖啡豆,從品種到產地到顆粒的形狀等,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據說星巴克絕不讓未經專家嚴格品評***杯評***的咖啡豆進入市場,其咖啡品評專家每年要品評10萬杯以上的咖啡,以確保品質,以杯評法挑選咖啡豆,然後決定精準的烘焙程度,令每一種咖啡的獨有滋味都得以完全釋放,星巴克的口號是:將每一粒咖啡的風味發揮盡致。最後的一道工序是把熱氣騰騰的咖啡連同標準的服務模式一起賣給顧客。

  體驗咖啡文化內涵

  可口可樂把其噝噝作響的飲料與無憂無慮的快樂聯絡在一起;耐克用“just-do-it”來說服跑步者,他們出售的是個人的成功;星巴克出售的則是文化。

  在上海的星巴克,一項叫做“咖啡教室”的服務把“掛咖啡賣文化”的把戲玩出了最佳想象力。如果三四個人一起去喝咖啡,星巴克就會為這幾個人配備一名咖啡師傅。顧客一旦對咖啡豆的選擇、沖泡、烘焙等有任何問題,咖啡師傅會耐心細緻地向他講解,使顧客在找到最適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的同時,體味到星巴克所宣揚的咖啡文化。文化給其較高的價格一個存在的充分理由,顧客由此獲得心理上的莫大滿足,真正的贏家卻是星巴克。

  在星巴克看來,人們的滯留空間分為家庭、辦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場所。麥當勞努力營造家的氣氛,力求與人們的第一空間--家庭保持儘量持久的曖昧關係;而作為一家咖啡店,星巴克致力於搶佔人們的第三滯留空間,把賺錢的目光緊緊盯住人們的滯留空間,現場鋼琴演奏+歐美經典音樂背景+流行時尚報刊雜誌+精美歐式飾品等配套設施,力求給消費者帶去更多的“洋氣”感覺。讓喝咖啡變成一種生活體驗,讓喝咖啡的人自覺很時尚,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