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核的基本資訊和分類

  橄欖核,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核,植物形態像"橄欖"條。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橄欖核的基本資訊

  【藥名】橄欖核

  【別名】青果核 橄欖核【漢語拼音】gan lan he

  【英文名】nut of White canariu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Pimela alba Lour.]

  【歸經】肝;胃;大腸經

  【功效】解毒;斂瘡;止血;利氣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科屬分類】橄欖科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的雜木林中,有栽培。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橄欖核的分類

  一、核筋***花***:橄欖核上有天然的核筋分割線並有對應的小眼***俗稱花***,一般可以分為:二花核、三花核、四花核。

  二、核子的形狀和大小:

  1.單核:也叫做大核,一般長度超過4.5CM,比較適合雕刻單件作品,價值很高;

  2.小核:與單核相比,小核是很小的尺寸為0.8-1.2CM,市面上很少見,所以一般價格比較高;

  3.怪核:就是形狀比較奇怪的核子,如核雕藝人門所說的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見獨特的藝術品,由於這樣的核子比較少,價格不菲,如果有藝人能夠巧手點撥,會是一件絕版的收藏品;

  4.細長核:形態狹長,大的一般用來雕核舟一類的題材,小的用來做細長羅漢;

  5.圓核:形體通圓,就是最常見的雕刻18羅漢的核子,現在也用來雕其他題材。正圓的核還能用來做素珠;

  7.扁核:相對於一般核料而言核型比較扁圓,以四花核居多,適合做手串。

  6.普通核:這類的核子比較常見,一般用題材一般的作品

  三、核質:橄欖核的按核質可分為:黃胖核、油核、鐵核,黃胖核個大適合雕單個題材,鐵核核質精密細膩,顏色紅潤,油核刷油不花,以鐵核為上。

  年份上又有新核與陳***老***核之分,陳核年份時間長已經充分陰乾,更適合雕刻。

  四、雕法:從雕刻手法來分類可分為立雕***圓雕***與浮雕,其中又有鏤空雕、陰陽刻等。

  五、打磨:一般分為拋光和帶刀痕,拋光後作品光滑發亮,帶刀痕就是不拋光,但要求刀工更為精細。

  六、風格:核雕作品往往體現出作者的表現手法,一般可以分為寫實與寫意兩類。即傳統工筆畫的寫意手法與現代雕塑油畫中的逼真寫實手法。

  七、派系:分為殷派與須派,只針對羅漢而言。殷派的代表是殷根福,是傳統工筆寫意手法線條簡潔滑潤。須派的代表是須吟笙,講究寫實線條有肌肉感,但須派和現代寫實羅漢又有顯著區分。

  八、地域:一般從作者的地域上將橄欖核雕分為南工與北工。

  九、題材:核雕作品的題材大致可以分為:人物、動物、植物、風景、文字等。

  十、形式:分為掛件***可佩帶的單籽***、擺件***不可穿繩的把玩件僅作為擺放與收藏***、手串、長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