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科普手抄報花邊邊框

  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簡單科技手抄報花邊邊框:

  資料:新學科的出現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貝爾實驗室成立於1925年,這是一家世界級水平的通訊技術科研機構。1928年,電信工程師央斯基進入這個實驗室,他的工作就是專門搜尋和鑑別電話干擾訊號,以利改進電話的效能。他幹了三年多,也摸到了許多幹擾電波的來源和規律。他發現有一種每隔23小時56分4秒出現最大值的無線電干擾。他緊緊抓住這一偶然發現,溯本探源,終於弄清了這是來源於銀河系中。心天體發出的射電輻射。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天體也會發射無線電波,這一意外發現,開創了用射電波研究天體的新紀元。從17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他自制的人類第一架光學天文望遠鏡觀察太陽系天體起,到1924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用當時最大的光學望遠鏡觀察到銀河系外的仙女星座,這300多年間,天文觀測都依靠光學望遠鏡的改進與發展。然而,光學望遠鏡能夠接收到的只是天體輻射的可見光,而接收不到天體發出的多種波段的輻射。因此,天文觀測的視野有很大侷限性。

  美國科學家G.雷伯爾受到央斯基意外發現的啟示,於1939年自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射電望遠鏡,不僅進一步證實了央斯基的發現,還測到了其他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

  從此,天文觀測進入射電望遠鏡時代,誕生了射電天文學。這門新學科問世後的40多年間,發現了宇宙間3萬多個射電源,看到了100億光年之遙的星系,取得了現代天文學四大發現,即發現了脈衝星、類星體、3K微波宇宙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譜線。有人稱譽射電天文學的誕生,是繼哥白尼學說之後的“天文學第二次革命”。

  現代料技的迅速發展,使人們的專業分工愈來愈細,一個人幾乎難以像在伽利略生活的科學初創時代那樣,取得幾個領域的科學成就。但是,現代科學的諸門學科又都是在相互交錯、滲透中發展的,某一學科的偶然發現往往是另一門學科重大突破的契機。貝爾實驗室從事通訊技術的央斯基,正是衝破了狹隘專業分工的侷限,加之他具有知識興趣面廣的科學素養,才可能為一門基礎學科??射電天文學的誕生作出歷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