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指導孩子願意做家務

  現在的孩子受到爺爺奶奶的寵愛變得愈加的不願意幫忙做家務活了,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去指導好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指導孩子做家務,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指導孩子做家務

  1、給孩子物歸原處的空間或是專屬的空間

  先幫孩子規劃出由他負責的範圍,可利用家中現成的大盒子收納玩具、圖書等,讓他知道每樣東西也都有歸屬的家。可在盒子上做些標記使孩子容易記得什麼東西放在哪裡,如貼上照片、剪貼圖片或畫出玩具的形狀。

  2、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做到“舉手之勞”和“物歸原處”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父母可以先做給他看,請他跟著做,再鼓勵他自己做。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示範時邊做邊說明,如:“小車車累了要回家了,來!我們一起帶它回家!”也可以以口頭的方式解說完成的步驟,“請你從桌子上拿果汁和杯子。”利用這樣生活化的句子,既可以瞭解孩子的認知發展情形,也可以讓孩子當小幫手。

  3、把握時機,儘量陪孩子一起做

  每個小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可以讓他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父母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家務情趣。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務,耐心地告訴他正確的方法,並陪著他一起做完。例如:“你可以自己用小勺子舀水嗎?可以自己把沙子舀進花盆中嗎?”讓孩子多運用小肌肉,無形中也可以瞭解孩子的肌肉發展情形。

  同時站在媽媽旁邊看媽媽做家務的孩子特別愛問問題,媽媽們可要認真地回答,不要敷衍哦!因為這樣可以刺激孩子觀察力與思考,來個機會教育,讓做家務也能成為經驗分享的好場所。

  4、多讚美鼓勵、少批評,肯定他的努力

  “你的小手好能幹,不但會蓋房子,還會把積木排好耶!”這類讚美和鼓勵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養成他喜歡幫忙、願意收拾的習慣。此外,參與家務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父母多給予鼓勵讚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自信心、肯定自己,也培養了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讓孩子做家務的祕訣

  1.知人善任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請您務必要優先評估孩子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然後再根據他的能力,將適當並且絕對不會太困難的家務指派給他。

  比如,五歲半的孩子多半會欣然接受一些他們常常見到大人所做的家務,例如洗碗、擦桌子、澆花和折衣服。此外,以孩子近來剛發展出的大小肌肉協調技巧,掃地也是一件他能夠勝任愉快的工作。

  相反的,類似於切水果、洗刷浴室、使用洗衣機等,則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爽快地答應”的工作,假如家長們硬性將孩子尚且做不來,也做不好的家務分派給他,那麼可預期的結果,必然是孩子的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笨手笨腳甚至於愈幫愈忙,以及父母的失望、懊惱和火冒三丈。親愛的家長們,請您在指派孩子家務責任之前,千萬別忘了要“量量孩子的力”喔!

  2.制度化管理

  沒錯,親愛的家長們,不要以為只是“叫孩子做一點家務嘛!沒什麼大了不得的,到時候再說吧!”而總是隨興所至地,一會兒要寶寶拾起地上的碎紙屑,一會兒又喊寶寶擦乾桌上的水漬。別忘了,鼓勵孩子做家務的目的,絕對不是要為父母找個“小女傭”或是“勤務兵”,我們的用意,是在培訓孩子的責任感喲!因此,請您要運用現代人所講究的制度化管理,來規劃孩子的家務任務。

  家長們不妨先將家中的一些日常家務全部列成一份詳細的清單,剔除其中不適合孩子的部分,然後由全家的成員輪流負責***例如:“單週孩子擺碗筷、雙週爸爸擺碗筷。”***或是按照難易由家人各自負責到底***例如:“寶寶折豆芽,媽媽清洗豆芽並且負責烹煮。”又例如:“寶寶將地上的玩具雜物全部移開,爸爸可以吸塵!”,等等***,如此,成長中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從參與家務的活動之中,迅速地培養出完整且健康的責任感。

  3.主動負責的心態

  在分配家務的過程之中,家長們也必須主動且積極地邀請每一位家人蔘與討論,上自90歲的老奶奶,下至3歲的小弟弟,都應當有機會選擇屬於自己的家務責任。這麼一來,對於孩子而言,在他自告奮勇地“扛下”每天清除陽臺上的落葉這件工作之後,他必定也會每天認真負責地,時刻密切注意陽臺上落葉的動態,克盡職守地完成他份內的任務。

  親愛的家長們,請別先入為主地以“男耕女織”或“男粗女細”的觀念,來派定孩子的工作。藉著自由開放的意見交換與討論,您會發現家中每一位成員所選擇的工作全都不一樣,媽媽不喜歡掃地但是喜歡洗碗,而爸爸不喜歡洗碗卻願意拖地!

  同樣的,一個喜歡凡事整齊有序、條理分明的孩子,會自告奮勇地將洗乾淨的碗盤餐具分類歸位。而另外一個精力旺盛、整日蹦蹦跳跳的孩子,也必會一馬當先地搶著去沖洗庭院。瞧!在一個家庭之中,家長們如能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家務的意願,那麼結果必定是合家大小多方得利,經常可以皆大歡喜哪!

  4.言教不如身教

  當然啦,以身作則,為孩子設下活生生的範例,永遠是不二的法門!因此,親愛的家長們,請您千萬別忘了“言教不如身教”,從自身開始養成認真切實,不推諉也不迴避的理家好習慣,幫助成長中的孩子“有樣學樣地”培養出一份紮實的責任感。

  下一次,當您為了滿室的凌亂而責備孩子:“怎麼這麼不負責任,自己的玩具玩過了之後,為什麼不立刻收好呢?”並且吆喝孩子:“快快快,現在立刻把地上的玩具全部歸回原位!”時,請您不妨改變策略,試著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寶寶你看,你的玩具滿地都是,爸爸的報紙和信件滿桌子都是,真是使人不舒服!來,我們一起來收拾,爸爸整理桌子,寶寶收拾玩具,好嗎?”這麼一來,保證您所收到的效果,會比過去以“威迫恐嚇”和“大呼小叫”來命令孩子做家務要好得多多喔!

  5.伺機伸出援手

  有許多家長們會在指派了孩子家務工作之後,就抱著一種“無事一身輕”的態度,任由孩子“自生自滅”,不聞也不問地只等著驗收成果。我們願意由衷地提醒您,這是一種十分要不得的心態,尤其是對於成長中的兒童來說,做家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學習,家長們絕對還不到“功成身退”的時候。

  孩子在任何的一種學習過程中,都需要父母們隨時隨處的指引與支援,學習負責做家務也不例外!別忘了,要為孩子清楚地示範與解說,給予他動手和練習的機會,並且在孩子“觸礁”的時候實時伸出援手,助他一臂之力,帶領他脫離困境。如此,孩子才能時時保有旺盛的學習心和想要做得更好的上進心。親愛的家長們,請別忘了這個重要的訣竅喔!

  孩子做家務的注意要點

  1.量力而行

  按照孩子的能力範圍,選擇一定量的家務讓孩子完成。

  2.共同參與

  家長應當與孩子一起完成家務活,在這過程中指導孩子並及時糾正錯誤。

  3.保持耐心

  孩子在幹家務時,難免會有脾氣,這時家長需要去調節孩子的心情。

  4.以身作則

  孩子的有些行為可以折射出父母自身的問題,因此父母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作用。

  5.注意安全

  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中放置的東西很容易會讓孩子受到傷害,以此要格外注意安全。

  6.經常鼓勵

  鼓勵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快樂,就更加有動力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