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引導孩子願意去幫忙做家務

  現在很多人父母都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讓被自己溺愛的孩子願意去幫忙做家務活,其實需要掌握好方法就可以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引導孩子願意去幫忙做家務,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引導孩子願意去幫忙做家務

  ◎讓孩子陪著你幹家務。父母在幹家務的時候,孩子經常不幫忙,還會黏著父母。這種情況,其實是讓孩子幹家務的好機會。告訴他如果想跟你待在一處,就必須幫你的忙。這個時候孩子為了能待在父母身邊通常都會答應。

  ◎發現他的興趣。當媽媽們在做點心的時候,或是爸爸們在修單車的時候,有些孩子會很全神貫注地盯著爸媽幹活。這個時候,孩子有可能是對爸媽所做的事情感興趣。爸媽不妨抓住機會,讓他加入家務之中。不過這要求父母要有耐心包容孩子的菜鳥行為。

  ◎用心教導,多鼓勵他。爸媽們能隨意幹好的活,在孩子眼裡卻是大難題,所以爸媽們教孩子做家務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讓他知難而退。如果孩子剛開始做得不好,爸媽們不要訓斥他,要鼓勵他,慢慢地教導他。

  ◎有家庭的意識,懂得責任分擔。不要給孩子幹家務付報酬,你要讓他懂得承擔家中的責任,從小告訴他,家務是家中每個人的義務,給他分配力所能及的小任務。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成就感。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過後,都需要有一種成就感,儘管這種需求的多少因人而異,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成就感對有些人來說是登上了一座高峰,一個學走路的孩子,冒著被摔痛的風險,一搖一擺地學習走路,這也是成就感;再大一些的孩子,儘管努力了好幾次,自己擺的積木還是沒有達到預想的高度,但是他還是在堅持…這同樣是成就感使然。成就感能讓人內心感到說不出來的愉悅,對培養人的自信心有相當積極的作用,當孩子會做或做好了一件家務事,孩子內心中就會產生成就感,自己也會得到積極的暗示:我能行。

  責任心。會做家務事,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但是,要讓孩子堅持做家務事,成就感就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因為孩子一旦認為自己會做了,成就感和征服感就會產生,下次再做已經征服過了的事情,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這時就要告訴孩子,作為家裡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那麼做,簡單重複的勞動不會再次點燃孩子的成就感,但是責任心又將支援著孩子堅持下去。

  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會更幸福,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人,會逐漸失去他人的幫助,變得“得道寡助”,所謂“貴人”更難以出現在他的生活當中。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做家務時,孩子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這個道理猶如中國的那句老話:不養兒不懂父母恩。沒有同樣的經歷,很難產生感激的共鳴,做家務就是給孩子這個機會來經歷真實生活的不容易,這種教育勝過千言萬語。

  助人的習慣。有時讓孩子做家務,我們也可以用請孩子幫忙的口吻來說,例如,“幫媽媽把飯桌擦了吧!”這樣做的主要好處就是孩子很容易接受這種說法,因為孩子認為:我是去幫助別人啊!不是別人命令我,我才去做的啊!慢慢地也會讓孩子養成幫助別人的習慣。

  生活家務小竅門

  1、煮麵時,在沸水中加入幾滴牛奶,放很長時間也不會粘在一起。

  2、如果不小心書本被水弄溼,待書幹後,書就會變皺。可以把弄溼的書本按平,放進冰箱冷凍室,兩天後取出,書本就會變得和新的一樣了。

  3、巧除電冰箱積霜:電冰箱用乆後,冷凍室內會積霜。可將方便麵塑料袋裁開,放在水中泡一下,然後把它貼在冰箱內壁四周,待結霜後,將塑料袋弄下來,霜也就隨之除下。

  4、微波爐用的時間長後,會有異味。只要拿一隻碗放一些清水,加入少許白醋或檸檬汁,用高火把水煮沸,再用抹布摖微波爐內腔,異味就可除去。

  5、對耳吹氣輕鬆止鼻血:因熱症、摔跤而流鼻血的時候,如果左鼻孔流,就往右耳朵裡吹氣,立刻止血,反之亦然。兩個鼻孔同時流的話,可不能用此方法。

  6、醇酒者可飲些牛奶,使蛋白凝固,保護胃黏膜,緩解對酒精的吸收。醇酒不但神智尚清醒者可嚼食甘蔗,嚴重者可榨出甘蔗汢灌服,能醒酒。

  7、切過魚的菜刀會沾上腥味,只要用生薑摖一遍,腥味就可除去。做過魚的鍋裡,往往殘留魚腥味,把鍋燒熱,放進泡過的溼茶葉,腥味即可除去。

  8、巧除沐浴噴頭水垢:把噴頭卸下來,取一個大一些的碗或杯子,倒入米醋,把噴頭***噴水孔朝下***泡有醋裡,數小時取出,用清水衝淨即可。

  9、茶杯使用時間長了會留下茶垢,可以用食鹽來清洗。首先用水把茶杯打溼,放上食鹽用手搓有茶垢的地方,大概五秒就可以了。

  10、用海晏溫水把木耳泡開,再放兩勺澱粉用手拌勻,附在木耳上的細小髒物便會脫離。這時,只要撈出木耳用清水沖洗即可將其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