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輔導孩子做作業

  如何有效輔導孩子寫作業,是很多家長的心頭之痛。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輔導孩子寫作業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

  輔導孩子寫作業方法

  一、限時作業

  速度與激情,不只是電影裡的臺詞,更應該是作業的宣誓詞。在孩子寫作業之前,大致瞭解一下作業的容量,估算作業時間,然後跟孩子商量好,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寫完。

  二、保持距離

  距離產生美。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放任不管,有些家長又過於緊張,每時每刻守在孩子身旁,容易給孩子造成緊張和壓抑,影響孩子的作業效果。最好的距離是既能看到孩子,又不至於捱得太近,以免造成壓力。

  三、注重過程

  過程永遠重於結果。很多家長只管孩子作業的對錯,而忽略作業的過程,這個方法是不可取的。作業的對錯應該交給老師評判,這樣孩子會對自己的錯誤印象深刻,並能汲取教訓。

  四、細緻觀察

  細察之下必有所獲。孩子寫作業效率不高,會呈現很多細節,家長要細緻觀察,並予以糾正。例如經常上廁所、喝茶、吃東西、換地方,這些舉動都是不專注的表現。但有些家長不夠警覺,讓孩子長時間形成散漫的習慣。

  五、適時鼓勵

  家長的鼓勵,是孩子成長的動力。例如字跡很漂亮,作業速度有所提高,表達很精準,思維很縝密,這種客觀的表揚,會讓孩子對作業充滿期待。如果遇到作業多,孩子情緒會很煩躁,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時間。這時家長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克服急躁,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有步驟有條理地完成。

  六、巧妙點撥

  不要灌輸,而是點燃。孩子作業經常會遇到難題,思考未果,就會選擇放棄。此時,家長就要巧妙地予以點撥,既不告訴他結果,又能幫他一把。給孩子助力,攻克難題,讓孩子在作業中獲得成就感。

  七、自我檢查

  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從檢查作業開始。家長千萬不要幫孩子檢查作業,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他養成檢查的習慣,提高他檢查的能力,而不是替他檢查作業。

  八、先學後玩

  讓孩子懂得主次關係和先後順序。從小就要讓孩子形成先寫作業後玩的習慣,但事實上很多孩子回家,先看電視、吃東西、娛樂一下,等到很晚才動手寫作業,看時間來不及,就匆忙應付。造成做事拖拉、作業質量差的後果。

  九、佈置環境

  靜能生智,定能生慧。你要為孩子佈置一個安靜優雅的環境,遠離電腦和手機,保證書房空氣流通,光線也要剛剛好,最好放幾棵綠色植物,舒緩眼睛疲勞。

  十、認真簽字

  寫下你的名字,是對孩子最好的褒獎。孩子寫完作業,家長最好籤字,表示這是你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很多家長只是敷衍了事,象徵性地籤個名字。最好的辦法,是針對作業過程寫些鼓勵和祝福的話,讓孩子覺得溫暖,並心生感激。

  輔導孩子做作業技巧

  ***1***準備

  主要指知識的準備,首先要讓孩子思考教材內容,熟悉教材重點,難點,包括重要的定理、定義、公式,特別要回憶課堂上老師對這些內容的講述。準確理解例題意圖,形成一個比較清晰完整的知識網路。

  ***2***審題

  要準確地看清楚題目的條件是什麼,要求是什麼,有什麼限制因素,特別是一些隱含的限制因素。

  ***3***做題

  審題之後,胸中有了一定的把握。接著將解題思路表達出來,是一個既動手又動腦的過程。做題時父母一定要要求孩子講究質量,即“準確、規範、迅速”。特別強調的是,解題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格式進行,條理要清楚,理由要充分,切不可隨意更改條件,憑空臆造結論。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順序書寫的習慣,重要的步驟一定要完整地體現出來,草紙上的演算也不能凌亂,以免給檢查帶來困難。

  ***4***歸納提高

  孩子作業做完後,不能立刻了事,一定要再思考,再研究,這是一個積累和完善知識的重要過程。例如:可以思考一題多解或一題多想。即一道題尋求多種解法,哪種方法更顯完美。這道題運用了哪些概念和定理,這道題主要考察什麼,條件和結論能不能變一變?還可以比較和歸類多題一解。即這道題在知識上屬於哪一類,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又屬於哪一類,並進行橫向比較,找出它們的共性。歸類比較後就會發現,很多題目大同小異,具有相同的解法,可以把它們歸類到一類知識體系中去,這樣做一道題等於做一類題。優秀學生的解題能力強,常常得益於此。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方法

  1、讓孩子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方法:“你很聰明,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大人要高興地稱讚:“我說你很聰明吧,只要仔細一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

  2、用例題作輔導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

  正確方法: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會學習的孩子,說到底就是具備了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能夠以弄懂例題為基礎,去應對千變萬化的習題。

  3、只講關鍵點

  對於有些數學難題,家長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該怎麼辦?

  正確方法: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裡,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計算。而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告訴孩子第—步做什麼,第二步再做什麼……如果這祥輔導孩子,那麼他的解題思路永遠打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