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橄欖油的合理使用技巧

  橄欖油相對於其他種類的油類來說,營養價值是極高的,也使得很多人都喜歡使用它進行炒菜,那麼對於橄欖油的使用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炒菜橄欖油的合理使用,希望能幫到你。

  炒菜橄欖油的合理使用

  一、涼拌

  從這兩種加工工藝來看,還是壓榨的橄欖油比較好,但是價格略高,用來炒菜,一是在經濟上有些浪費,二是在加熱的過程中會損失大部分的營養活性物質,造成了營養素浪費,壓榨橄欖油還是用來涼拌比較好,或者是菜炒好要出鍋時淋上。

  二、熱炒

  炒菜就可以選擇精煉的橄欖油了,價格實惠,也不用擔心加熱後損失了營養活性物質,因為在精煉過程中已經被破壞了,雖然被破壞了一些活性物質,但是橄欖油裡所含的油酸含量高達83%,利於人體消化吸收,比較適合現代飲食的健康選擇。

  橄欖油加工工藝的分類

  一、初榨橄欖油

  初榨橄欖油:是用成熟的橄欖鮮果,採摘24小時內壓榨出來的。它加工環節最少,沒有新增任何化學成分,保留了天然的營養物質、橄欖苦甙、綠原酸等植物活性物質,顏色為金黃透綠。

  二、精煉橄欖油

  精煉橄欖油:就是用初榨橄欖油剩下的原料,加入有機溶劑,讓其溶出更多的油,而這種油,顏色較深,渾濁,有不好的氣味,需要一系列的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的精煉過程之後,顏色透亮金黃,在這個高溫加工過程中會破壞大部分的植物活性物質,營養價值略低於初榨橄欖油。

  炒菜用油的祕訣

  熱油鍋。俗稱“五六成熱”,約為140°C~180°C,此時油麵波動,向四周翻動,微有青煙升起,原料下油後,其周圍出現大量氣泡,並伴有嘩嘩聲。熱油鍋一般用於幹炸、軟炸等型別的菜餚,如軟炸蝦仁、炸香椿、幹炸帶魚、幹炸裡脊等。另外,炒青菜和炒肉類菜餚也要將油溫控制在五六成熱。

  幹炸帶魚、幹炸裡脊等菜餚需要復炸,即將菜餚炸熟後撈出,待油溫升高後再炸一遍,復炸時需要七八成熱油溫,才能使菜外酥裡嫩。用熱油鍋炒青菜能使炒出來的菜顏色漂亮且營養流失少,油溫過高可能會造成原料受熱不均勻,油溫過低蔬菜容易出水。炒制肉類菜餚時,先放肉煸炒至發白後,再放入蔥姜繼續煸炒,最後放配料。

  旺油鍋。俗稱“七八成熱”,約190°C~240°C,此時油麵的翻動轉向平靜,有青煙,用勺攪動時有聲響。原料下油鍋後,周圍出現大量氣泡,並帶有輕微的油爆聲。一般適用於炸、烹、炒等烹調方法。

  如果想吃吃外皮金黃酥脆、蛋黃溏心的荷包蛋,就要用七成熱油溫,並且煎制時間要短。此種油溫也適合煎炒豆腐,因為油溫太低豆腐易碎。原料下鍋後關火,用高油溫把外皮定型,再用文火將原料內部炸熟,最後升高油溫給原料炸制上色,適合做拔絲山藥、拔絲土豆等。另外,還可用這種溫度油炸香酥雞,但中途別關火,持續加熱保持油溫,炸出的雞外焦裡嫩。

  烈油鍋。“九十成熱”又稱烈油,約為250°C~300°C,油煙密、有灼熱的熱氣,青煙四起並向上衝,即將到達燃點。原料入鍋後有大泡翻騰,並伴有爆破聲。這種油溫僅適用於蒸制菜餚和水煮類菜餚,如給水煮肉片、蔥油魚等上最後一道工序。

  做法是,把熱油淋在蔥絲、蒜末、花椒、辣椒碎上。這時有嘩嘩的響聲,熱油易飛濺,要小心。

  熱鍋涼油。油溫三四成熱,約為90°C~130°C。此時油麵平靜,無煙和聲響,原料入鍋後有少量氣泡伴有沙沙聲,油溫也會迅速下降,用於製作較軟嫩的菜餚,如滑炒裡脊絲、清炒蝦仁等。

  為了防止乾燒鍋,可先將鍋內倒入少許油燒至八九成熱時,將油倒出,再放入適量涼油,燒至三四成熱。“熱鍋涼油”法烹製的菜餚爽脆細嫩,還能起到不粘鍋、防止營養流失的作用。

  冷鍋冷油。將油和原料同時入鍋,然後開小火加熱。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炸制,也叫“吞炸”。

  以油炸花生米為例,先將油和花生米一起放入鍋中,再逐漸加熱。加熱時宜用小火,聽到花生米啪啪作響,看到花生皮部分裂開,有香味時馬上關火,倒出瀝淨油,在漏勺中迅速顛翻幾下,散去熱量,同時撒上鹽,盛入盤中。同樣做法的還有炸松子仁、炸瓜子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