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玉米期貨價格

  期貨是從現貨市場發展起來的,主要是為現貨市場服務的。而期貨市場中玉米的價格如何呢?其價格又是受哪一些因素影響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全國範圍內,玉米現貨價格整體趨穩,但華北玉米出現一輪強勢反彈,高階價格已超去年同期價格。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國內玉米新糧供應恐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價格仍不乏窄幅上漲空間,但預計漲幅有限,月底價格或將持穩,進入11月價格整體仍以看空為主。

  華北玉米價格反彈強勁

  近期華北玉米價格出現一輪強勢反彈,山東深加工廠輪番提漲,主流收購價0.84-0.88元/斤,部分收購價已達到0.90元/斤的重要關口,整體累計漲幅已達10%以上,創出近期反彈的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來看,目前高階價格已經略反超去年同期價格。期貨盤面上,玉米1701合約報收1479元/噸。9月30日以來1701合約累計漲幅超過6%。

  究其原因,首先是新糧上市初期玉米價格超跌嚴重,加上華北玉米多地減產2-3成,農戶牴觸和惜售心態強烈。而9月限超政策實 施,運輸成本提漲,基層收購價格近期跟漲遲緩。另外秋冬過渡期,陰雨霧霾等天氣不佳,近期玉米收購量仍然偏緊,多方利好疊加,使得本輪漲價持續強勁。

  布瑞克研究總監林國發則表示,前期玉米持續下跌,玉米價格跌破華北、及東北地區玉米生產成本,東北地區種糧直補情況,農民受益仍偏低。玉米價格創下 10年 新低,部分抄底資金介入,價格走穩。同時,“十一”國慶假期期間華北地區玉米現貨價格上漲,帶動了市場氛圍,特別是澱粉價格期貨快速反彈,玉米價格上漲成 本可向下延伸,支撐了玉米價格反彈。此外,低價格玉米刺激了深加工及飼料需求,玉米替代需求進口減少,有利於玉米消費增增加,緩慢減少庫存壓力,且新玉米 上市,部分地區受災相對嚴重,玉米產量可能低於前期市場預期。

  區域分化嚴重

  從全國範圍看,玉米現貨價格整體趨穩,但區域分化較為明顯。

  國內玉米澱粉市場大多穩定,區域性有所上漲。山東地區澱粉市場2080元/噸-2180元/噸,上漲10元/噸-30元/噸;河南地區市場價2100元 /噸 -2250元/噸;河北地區市場價2150元/噸;東北地區市場價1900元/噸-2000元/噸;西北地區市場價2100元/噸-2250元/噸;目前 澱粉廠家執行合同為主,市場貨源略顯緊張,導致個別廠家小幅上調報價。

  五大因素影響玉米期貨價格

  一、供求關係

  按照供需理論,供大於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價格上升。通過供需狀況分析玉米期貨價格,有利於把握價格上漲與下降的趨勢。

  從國內玉米消費結構上看,2003.2008年我國玉米食用、種用所消費的玉米量較穩定,工業用玉米增長迅速,飼料用玉米消費量07/08年度較03/04年度有較大增長,但是近幾年增長緩慢。總體而言,國內玉米消費量還是呈現增長的趨勢,這符合我國玉米消費量的長期趨勢。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序的加快,人口增長、經濟水平提高,人們收入提高帶來膳食結構的變化,會要求消費更多的玉米,這對玉米價格上漲有促進作用。

  二、進出口貿易情況

  國玉米出口始於80年代,1981年出口玉米僅14萬噸,佔世界玉米出口總量的0.2%。進入90年代後,玉米出口數量連年增加,1993年出口1150萬噸,1994年在國內供需基本平衡的情況下動用庫存,淨出口1000萬噸玉米。而到1995年國內玉米庫存降至了9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當年淨進幾507萬噸,玉米由淨出口轉為淨進口。1996年之後,玉米產量供大於求,又變為淨出口。

  進入21世紀後,我國玉米出口貿易曾一度達到1638.9萬噸的最高值,隨後,出口增長放緩。2008午我國玉米出口貿易量僅為9萬噸,這同我國農產品2008年貿易形勢一致, 2008年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91.6億美元,同比增長27.0%。其中出口額為405.0億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進口額為586.6億美元,同比增長42.8%。貿易逆差為181.6億美元,同比增長3.4倍。

  三、生產成本

  近年來我國玉米供需相對平衡,從國外進口量不大,因此,考慮玉米生產成本時,重點考慮國內市場。從我國玉米2000年至2006年生產成本構成看,在費用構成中,人工費平均佔到44.54%左右,處於第一位。化肥費用平均佔到21.86%左右,處於第二位,呈現增長的趨勢。種子費用平均佔到6.56%,處於第三位,呈遞增的趨勢。農機費用在玉米生產成本中處於第四位,平均佔到6.04%,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農家肥佔玉米生產成本中的第五位,平均佔到3.37%,呈逐年遞減的變化趨勢。排灌費及水費佔玉米生產成本的第六位,平均比重為3.33%,呈現遞減的趨勢。

  此外,其餘各項直接生產費用***含農藥費、蓄力費用、農膜費用、技術服務費、工具材料費、維修費、其他直接生產費用等***和間接生產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稅金、保險費、管理費、財務費、銷售費***佔總生產成本的比重不大,各子項所佔比例很小,對成本構成影響不大。因此,考慮玉米生產成本時,只需重點考慮前六個影響因素。

  從總成本上看,我國玉米生產成本一直處於增長的趨勢上。2001—2006年玉米總成本一直保持在300元/畝的水平之上。由於成本、價格的波動性大,我國玉米平均成本利潤率呈現大幅波動的趨勢。2000—2003年種植玉米獲利水平低,成本利潤率在20%以下。2004—2006年獲益於國家實行的“種糧直補”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種植玉米的成本利潤率大幅上升,達到25%—35%,由此帶來種植玉米的淨利潤由2000—2003年每畝60元以下上升到2004—2006年的100—140元左右。

  成本的上漲導致玉米現貨市場價格上漲,對期貨市場價格上漲起到支撐作用。若成本上漲,現貨價格低迷,導致農民種植玉米預期收益降低,則有可能導致農民改種其他農作物,由此帶來玉米產量的降低,這也有可能成為玉米期貨價格上漲的支撐力量。

  四、庫存情況

  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庫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該商品供需情況的變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內在反映。商品庫存具有保障消費量和緩衝消費價格波動的特性。一般情況下,在庫存水平提高的時候,玉米價格走低;在庫存水平降低的時候,玉米價格走高.庫存同玉米產量水甲一樣,同玉米價格存在負相關關係

  自2000年來,困內玉米庫存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玉米庫存消費比亦呈現同樣的趨勢。庫存水平的下降,給予玉米期貨價格上漲支撐力量。

  五、氣候環境

  玉米生產大田種植極容易受氣象環境的影響。在玉米播種期,溫度、雨水狀況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玉米播種時間與幼苗發芽率。在玉米成熟時期,自然氣象災害可直接破壞收成。從播種時期上看,若播種期內,雨水適宜,則降水對增加土壤水分緩解春早會趕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若雨水偏多,過多的降雨量會導致土壤飽和麵積增加,土壤溼度過大,出現澇情,使玉米播種機械無法入田作業,從而阻礙了春播的正常程序。

  從播種時期的溫度上講,低溫會延遲玉米播種期。若生產區的地面平均溫度與近5年同期溫度相比偏低l—2度,則低溫會導致玉米播種時期拖後7—10天。若土壤在該時期溫度既低、水分含量也大,還會對出苗有抑制作用,導致出苗緩慢或出現“粉籽”、“爛籽”情況,使農戶面臨毀種補苗的損失。

  從生產的比較效益上講,大豆在生產與消費上與玉米存在替代效應。大豆播種期相對玉米滯後,若玉米播種期內有不利天氣的影響,當農戶對不利於玉米播種的低溫天氣產生擔憂時,就會增加種植大豆的意願,當遇上低溫多雨的天氣,錯過了玉米種植的最佳時期時,農戶更加會選擇種植大豆。

  從氣象的災害結果上看,我國是世界上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有“三歲一飢,六歲一衰,十二歲一荒”之說,災害種類多,受災面積廣,成災比例大。它不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也成為發展國民經濟的一大制約因素,不利於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需求。

  綜上所述,供求關係、進出口貿易值、生產成本、庫存情況以及氣候環境是影響玉米期貨價格的五大主要因素。所以投資者在購買玉米期貨的時候,要綜合這五大因素進行分析。

  美國玉米現貨價格上漲 CBOT玉米期貨收漲

  週五***10月14日***,美國玉米現貨市場價格上漲。

  在美灣,2號黃玉米的現貨報價為每蒲式耳3.9125美元,合每噸154.0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漲5.25美分。

  路易斯安那灣的基差是比CBOT的12月玉米期價高出35到39美分。

  在伊利諾伊州的中部地區,玉米加工廠收購二號黃玉米的報價平均為每蒲3.5075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漲6.25美分。

  基差報價是比CBOT的12月玉米期價低15美分到高出8美分不等,上一交易日是低了15美分到高出5美分。

  週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收盤上漲。

  12月玉米期約收報354.25美分/蒲,比上一交易日上漲4.75美分,3月玉米收報363.75美分/蒲,比上一交易日上漲4.25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