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是不是暴利行業

房地產是暴利行業嗎,房地產開發商利潤率到底有多少?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房地產到底是不是暴利行業

1.城市化必然導致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中國傳統思想和資源高度集中於大城市,所以大城市房子需求大,大城市房價自然居高不下,讓人民覺得價格高。相較於歐美髮達國家,人們不會過於追求大城市,也可能是小城市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2.房地產開發商拿地成本高,繳納的相關稅費也較高,為了保證一定的利潤,最終導致大城市房價高。

行業人士看法

房地產行業在過去,確實是獲得了超額利潤。

首先需要解釋一點:諸位喜愛使用年報中的淨利潤率來討論,但淨利潤率是個靜態指標,並不代表資金獲取利潤的效率。在地產行業,大家更看重IRR***內部收益率***指標***或NPV***。

觀點介紹

觀點:討論一個行業暴利與否,不能只看其絕對收益率。更應該看其風險——收益的匹配程度,並分析其成因。

醫藥行業曾被扣上暴利的帽子登上過媒體頭條,如每盒成本10元的藥丸,市價高達上百元。拋開部分媒體的淺薄,我們會將其背後所產生的鉅額研發費用分攤在每顆藥丸上。即使如此,我們可能也會得出一個很高的利潤率***就單個上市藥品而言***。但細數投入資本研發的藥品,成功率是比較低的。因此,醫藥類的投資者會將資金池裡的資金分散投資給不同的專案以分散風險,這樣可能10個專案有2個成功便不至於整個基金虧損。所以我們在成功上市藥品上看到的高收益,其實是與其高風險匹配。

那麼對於地產行業而言,其年化30%+的收益率確實不算低,具體現象如下:

為什麼VK在推出“合夥人計劃”後,員工們願意將自己的錢作為LP投入專案,以期許20%以上的年化收益?要知道,目前的理財收益10%已是難得。為什麼信託產品中,涉房地產的信託劣後收益可以達到10%-13%,而其他類信託產品一般在9%-11%?為什麼大型國營企業紛紛涉獵地產,導致政府需要列清單,強制清退涉房國企?為什麼落馬高官中,常與地產行業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比如最近著名的某一線城市市長?筆者無法充分證明房地產行業獲得超出其承擔風險的收益,但以上事實可窺知一二;

一般而言,能夠獲得超出其承擔風險收益的行業/企業,往往能夠製造一些行業壁壘。說到行業壁壘,蘋果***APPLE***生產的IPHONE手機,其成本***包括研發、推廣等***和其售價相距甚遠,但人們卻願意為高溢價買單。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其獨一無二的IOS系統對包括我在內的使用者而言確實勝過競爭對手安卓,另一部分原因是其品牌的溢價。一些外資運動品牌***阿迪、耐克***相對於本土品牌***鴻星爾克、匹克***的溢價也是來與此,品牌可以帶來一定的溢價。除此之外,資金門檻、規模效應等相對優勢也是可以帶來超過承擔風險的收益率,這考驗企業樹立品牌、運作資本和企業管理能力。

然而,以上原因帶來的溢價並不會吸引大量的鎂光燈,為什麼房地產行業則會呢?

原因則是地產行業的超額收益來源:常是桌面下的交易——權力尋租行為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