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於先導地位,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當前,我國的住宅發展處於住宅總量的高速增長期,隨著住房分配製度的變革,取消了福利分房,我國原有的土地和房屋資源非商品屬性的桎梏,最終被客觀現實所突破,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新的房地產資源——商品房成為商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993年房地產業發展達到高潮,由此引發的通貨膨脹,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但隨著政府巨集觀調控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房地產業從1994~1996年進入一個緩慢發展時期。1996年下半年房地產業初步顯露轉軌跡象,尤其是香港的順利迴歸和黨的十五大的勝利召開,為房地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國已形成國有、集體、民營及股份制和外資企業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商***隊伍,日趨發展壯大,並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成為經濟執行的“寒暑表”,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房地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分析

  一、房地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支柱產業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據統計,人均土地面積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房地產業的發展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用地,高度集中各項城市機能,推進城市的綜合開發。目前,房地產市場已從幼稚走向成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房地產從單項獲利,向規範化的經營總體利潤的轉變。住宅在房地產市場的主要地位越來越突出,是房地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約佔房地產業每年開發量的50%以上。房地產市場的優勢與經濟增長的趨勢、波動緊密相關。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屬於先導性產業,它的發展可以帶動建材、冶金、機械、化工、機電等50多個物質生產部門以及金融、旅遊、商業、服務業的發展,是新一輪經濟啟動的先鋒,可以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條件。同時,房地產業不僅能改善人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又可以改善投資環境,有利於吸引外資,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房地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支柱產業的必然性

  “九五”期間,房地產業是我國五大重要產業之一,為促進住房消費,推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等,促進了住宅建設與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投資和消費雙向拉動經濟增長,為房地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房地產業發展結果的房地產品,為國民經濟許多部門和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提和場所。

  房地產的發展歷史

  第一階段: 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1982年國務院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 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臺,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覆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 年後,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區域性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1993年底巨集觀經濟調控後,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開始復甦。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臺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最早是1978年,至今已經走過了30年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