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規劃方案五步理財

  所謂家庭理財從概念上講,就是學會有效、合理地處理和運用錢財,讓自己的花費發揮最大的效用,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簡而言之,家庭理財就是利用企業理財和金融方法對家庭經濟***主要指家庭收入和支出***進行計劃和管理,增強家庭經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大家庭效用。從廣義的角度來 講,合理的家庭理財也會節省社會資源,提高社會福利,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就家庭理財規劃的整體來看,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設定家庭理財目標;其次是掌握現時收支及資產債務狀況;最後是如何利用投資渠道來增加家庭財富。

  例子:張先生今年35歲,目前擔任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儘管非常瞭解家庭理財的重要性,但是由於他和妻子平時工作都很繁忙,一直沒有抽出時間來進行家庭理財,也不清楚怎樣才能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家庭財務。隨著股市開始回暖,看著周圍的同事都在炒股、買基金,張先生也開始著急想要加入他們的行列。

  第一步:設定理財目標

  理財專家提出,就張先生目前所處的人生階段而言,他的家庭完全可以同時有幾個理財目標,重要的是要根據預期實現時間的長短,把理財目標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合理配置資金,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實現不同的理財目標。

  “比如對於張先生來說,短期目標可能是為一年後購房儲備足夠的首付款,中期目標可能是為十幾年後子女去海外上大學籌措教育經費,而長期目標可能是為退休養老做好準備。”理財專家舉例說。

  第二步:瞭解財務狀況

  張先生在選擇投資工具時,可以先仔細計算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對自己目前的家庭財務狀況有清晰的瞭解,並以此作為制定理財投資計劃的基礎。

  資產負債率可以為判斷家庭財務狀況提供參考。一般來說,家庭資產包括流動性資產***現金、活期存款等***、投資性資產***股票、債券、基金等***、使用性資產***車、房屋等***。家庭負債則包括日常賬單等短期負債和購房貸款、購車貸款等長期負債。負債除以資產就可得到資產負債率。當家庭的資產負債率低於50%的時候,這個家庭發生財務危機可能性較小。

  張先生如需改善家庭財務狀況,則可以通過分析在某個時間段內家庭收入和支出情況,如家庭收入中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的比例、家庭支出中日常必需品支出和非必需品支出之間的比例等,對收支進行調整。

  第三步: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事實上,不僅僅是股市,只要是投資,就一定會伴隨著風險。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的高低也是家庭理財規劃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理財專家建議,張先生應瞭解自己可接受的風險程度,選取適合的投資工具。若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考慮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如股票權證。若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可考慮一些較為保守的投資工具,如債券、保本基金等。

  此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不同的財務狀況下,同一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調整投資策略。

  理財專家介紹,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財規劃的目標會由年輕時候的“資產累積”轉為“資產增值”,等到計劃退休時,又會演變成“資產保值”,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會隨著年齡增長由強變弱。

  單身人士由於家庭負擔較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一般強於已婚人士。因此,單身人士往往在投資時會選擇較為進取的組合。“像張先生這樣的已婚人士出於置業和子女教育經費的考慮,則一般傾向選擇較為保守的組合。”理財專家說

  另外,理財專家還特別指出,在訂立投資計劃時,收入的多少和穩定性也是影響風險承受能力的一個因素。如果張先生預期將來的家庭收入可能下跌,則應該在理財規劃時增加儲蓄並選擇較為保守的投資工具。

  第四步:選擇投資工具

  在制定理財規劃時,客戶可以按照理財目標實現時間和預期回報為自己定下投資期限和選擇投資工具,否則在投資期間需要動用資金做其他用途時,便可能因為投資工具的套現能力較低而蒙受損失。比如,張先生如果計劃在短時間內動用資金購房,則不應選擇一些套現能力較低的工具。

  第五步: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理財專家建議,理財規劃雖然是個人私事,但是很多投資者未必能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出正確的分析,也未必精通投資,還有不少像張先生這樣的投資者因為工作繁忙,無法緊跟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