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常識有哪些

  當我們將注意事項和逃生常識都有所瞭解,對地震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在災難來臨之時,就有一個最好的應對方案。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地震逃生常識

  一、地震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分: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又發地震;

  1、 構造地震:由於地下岩層的快速破裂和錯動造成的地震,佔全球地址總數的;

  2、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佔全球地震7%,一般發生的活火山區,震級 不會太大;

  3、 由於底層陷落引起的地震,佔全球地震3%,破壞範圍是非常有限的。

  4、 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注水***等引發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於人類活動***開山、爆破、開採、底下核試驗等***引發的地面震動。

  二、地震三要素:時間***發震時間***、地點***震中***、震級***破壞力***;

  A、地震波的傳播時序: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是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近震時,一般人事先感覺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後才感覺到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縱波給我們一個警告,告訴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請快速做出防備。

  1、3級地震:少數人有感,儀器能記錄到;

  2、4-5級地震: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擺動;

  3、6級地震: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4、7-8級地震: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5、9-10級地震:橋樑、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嚴重破壞;

  6、11-12級地震:毀滅性破壞。

  三、震後避震常識

  A、室內避震要點:地震時跑還是躲,我過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時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邊***、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B、身體應採取伏爾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的姿勢,同時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C、地震時:

  1 、選擇小開間、堅固傢俱旁就地躲藏;

  2、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3、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4 、保護頭頸、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5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6、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

  7 、注意躲開廣告牌、街燈、物料堆放處。

  8、要躲開建築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高大建築。

  9、燃氣洩漏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後設法轉移。

  10、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11、毒氣洩漏時: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洩漏,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儘量繞到上風方向去,並儘量用溼毛巾捂住口、鼻。

  D、公共場所怎樣避震:

  1、在影院、體育館等處,就近蹲下或趴在座椅下,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包護著頭,震後,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2、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地,選擇結實櫃檯、柱子,或內牆角等處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等有重物,有易碎品的地方,避開廣告牌,吊燈等懸掛物;

  3、在行駛車內,感到地震時迅速抓緊附近的座椅、欄杆、扶手等,一面摔傷,降低重心蹲於作為附近,防止急剎車的慣性作用而摔傷。

  E、在戶外怎麼避震:

  1、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一面摔傷,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保護頭部,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2、避開高達建築物,避開有玻璃幕牆的建築;不要停留在過街橋、立交、煙囪、水塔下;

  3、避開危險物,避開高聳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吊車等;

  4、避開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女兒牆、雨棚下,磚瓦。木料等對方處。

  F、在學習怎麼避震:

  1、上課時,要在老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護頭;

  2、注意避開危險和高大的建築,震後迅速撤離,不要回教室。

  G、在野外怎麼避震:

  1、避開山邊,水邊等危險場地,選擇開闊、穩定的地方就近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2、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和泥石流;

  H、高層防震措施:

  1、震時保持冷靜,震後從樓梯走到戶外;

  2、地震時,不要乘坐電梯,因為隨時會斷電,防止被困電梯內;

  3、地震時,找個安全的三角區蹲地或者趴下;

  4、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

  I、做好家庭防震:

  1、如有防震預警,備好食物和水;

  2、檢查危險因素,加固房屋;

  3、摸清住宅周圍情況,設定最佳逃生路線;

  4、清理門前及過道垃圾,不在室外、高處放置花盆;

  5、合理擺放傢俱,懸掛物能取的取下來;

  6、將易燃易爆危險品放置安全地方,固定好大傢俱,防止傾倒,傢俱擺放要“重在下,輕在上”;

  7、牢固傢俱下清空,留三角區;

  四、震後自救與互救方法

  A、自救:

  1、受困者應保持冷靜,努力克服恐懼心理,堅定生存信念;

  2、觀察周圍情況,尋找薄弱部位金額脫線方法,儘快脫離危險地帶;

  3、不能自行脫險時,視情況而採取以下措施。

  B、互救:

  1、5-10人為一組,幫助鄰居逐步擴大,鄰居相互比較清楚,易於確定埋壓人的位置;

  2、注意聽呼喊、呻吟、敲擊的聲音;

  3、根據房屋結構,確定被困位置,再行救護,以防二次受傷,救人先救頭,快速使受傷人員頭部露出,清理口鼻塵土,回覆呼吸。

  4、挖到傷員時,不可用利器,不可拉扯,防止意外死亡;身體有重物時,注意保護支撐物,防止房屋進一步倒塌;

  5、對於埋在廢墟中的倖存者,首先輸送水和食物,邊搶救邊支撐,注意保護好倖存者眼睛;

  6、對無力就出者,想辦法使室內空氣流通,送風,送水,送食物,靜待專業營救。

  C、災後

  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臨時住宅區要防火;

  平時的地震應急準備

  常備一個地震應急包在家!建議少而精,使用的包儘可能選用顏色鮮亮的,在黑暗中便於搜找。地震應急包的使用概率非常低,低到一生都可能派不上用場,但只要用上一次,就能救自己或救別人一生!

  少而精的應急包:能維持生命3-7天的食物和水、手搖式的手電筒、高頻哨、應急毯、專業救生繩、防塵口罩、小剪刀、醫藥品***創可貼、消毒棉球、三角巾、繃帶、無菌紗布塊***以及部分個人貴重物品。

  溫馨提示:

  1、急救包要放在家中最堅固處,即地震時人會衝向避難的地方,裡面的東西要歸放有序,用起來不會翻得一團糟,耽誤急救時間。

  2、食物一般選擇軍用壓縮餅乾,也可以備些巧克力,平時需注意保質期,按時更換,水可以準備瓶裝礦泉水備用。使用的藥品、消毒棉球等都應包裝嚴密,注意使用期限。

  3、應急使用的急救毯並非日常生活中用的毛毯,而是類似錫箔紙製成的白色、反光的方毯,保溫效果良好,又能在震災現場很醒目地被救援隊看到。

  這裡有一個“伏而待定”的防護方法:“在屋內感覺地震時,要迅速貼炕沿趴下,臉朝下,頭近山牆,兩隻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鼻樑上方兩眼之間的部位枕在臂上,閉上眼、嘴,用鼻子呼吸。”——這是一位親身經歷過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的老人介紹的方法。

  地震時的逃生措施

  1、地震時要保持鎮靜,就地擇物躲藏。正確做法是選擇廚房、浴室、廁所等房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因為室內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三角區,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安全地點,即避震空間。可躲在堅固傢俱的旁邊,衣櫃牆角邊也是比較安全的。同時用身邊最堅實的物品護住頭部,待前一分鐘的搖晃結束再立即逃離建築物。一般來說,挨門的可以儘快跑到門外,靠牆的可緊靠牆跟。

  2、在發生地震時,絕對不能使用電梯逃生,更不能跳樓。如果你正在乘坐電梯,立即按亮所有樓層,停哪層就從哪層出去,再從安全通道離開建築物。

  3、逃生最忌諱慌不擇路,選擇正確的逃生方向,避免二次傷害。地震突發時,逃生路線要遠離建築物高樓以及有墜落危險的地方,儘量去往開闊且堅實的空曠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