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保險正式實施理財產品不被保障

  歷經22年的醞釀,去年底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存款保險條例》今日起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本金利息均包括在內。

  股市火爆,但銀行理財產品依然是熱門的投資渠道。不過,銀行理財產品並不在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範圍內。《條例》中明確指出,被保險存款包括投保機構吸收的人民幣存款和外幣存款,並不包括銀行理財產品。

  《條例》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就意味著“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依法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這一限額高於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平,能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

  另外,《條例》的實施不會增加儲戶經濟負擔,保費由投保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交納,儲戶無需繳納。正式出臺的《條例》還增加了償付時限,明確7個工作日足額償付。

  單一賬戶最高償付上限是50萬元,如果存款超過50萬元該怎麼辦?業內人士建議存款人選擇分開多筆存放,“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有專家也表示,實行限額償付,並不是限額以上存款就沒有安全保障了。當前我國銀行業經營情況良好,銀行體系總體執行穩健。從國際經驗看,即使個別銀行出現問題,通常是通過市場手段,運用存款保險基金促成健康的銀行收購問題銀行,將問題銀行的存款轉移到健康的銀行,使存款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