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對衝是什麼意思

  對衝在外匯市場中最為常見,重在避開單線買賣的風險,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外匯對衝的含義

  謂對衝,就是同一時間買入一外幣,作買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種貨幣,即沽空。理論上,買空一種貨幣和沽空一種貨幣,要銀碼一樣,才算是真正的對衝盤,否則兩邊大小不一樣就做不到對衝的功能。

  所謂對衝了結,就是交易者在期貨市場建倉後,大多並不是通過交割***即交收現貨***來結束交易,而是通過對衝了結。買入建倉後,可以通過賣出同一期貨合約來解除履行責任;賣出建倉後,可以通過買入同一期貨合約來解除履約責任。對衝了結使投資者不必通過交割來結束期貨交易,從而提高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這樣做的原因,是世界外匯市場都以美元做計算單位。所有外幣的升跌都以美元作為相對的匯價。美元強,即外幣弱;外幣強,則美元弱。美元的升跌影響所有外幣的升跌。所以,若看好一種貨幣,但要減低風險,就需要同時沽出一種看淡的貨幣。買入強勢貨幣,沽出弱勢貨幣,如果估計正確,美元弱,所買入的強勢貨幣就會上升;即使估計錯誤,美元強,買入的貨幣也不會跌太多。沽空了的弱勢貨幣卻跌得重,做成蝕少賺多,整體來說仍可獲利。

  外匯對衝的策略

  1、套利策略:最傳統的對衝策略

  套利策略包括轉債套利、股指期貨期現套利、跨期套利、ETF套利等,是最傳統的對衝策略。其本質是金融產品定價“一價原理”的運用,即當同一產品的不同表現形式之間的定價出現差異時,買入相對低估的品種、賣出相對高估的品種來獲取中間的價差收益。因此,套利策略所承受的風險是最小的,更有部分策略被稱為“無風險套利”。

  2、指數增強組合+指數期貨空頭滾動年Alpha分佈

  基於90只融資融券標的組合統計套利表現

  3、Alpha策略:變相對收益為絕對收益

  4、中性策略:從消除Beta的維度出發

  市場中性策略可以簡單劃分為統計套利和基本面中性兩種,嘗試在構造避免風險暴露的多空組合的同時追求絕對回報。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的建立不再是孤立的,甚至是同步的。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嚴格匹配,構造出市場中性組合,因此其收益都源於選股,而與市場方向無關——即追求絕對收益***Alpha***,而不承受市場風險***Beta***。

  外匯對衝的例項

  九零年代

  1990年初,中東伊拉克戰爭完結,美國成為戰勝國,美元價格亦穩步上升,走勢強勁,兌所有外匯都上升,只有日元仍是強勢貨幣。當時柏林牆倒下不久,德國剛統一,東德經濟差令德國受拖累,經濟有隱憂。蘇聯政局不穩,戈爾巴喬夫地位受到動搖。英國當時經濟亦差,不斷減息,而保守黨又受到工黨的挑戰,所以英磅亦偏弱。瑞士法郎在戰後作為戰爭避難所的吸引力大減,亦成為弱勢貨幣。

  假如在當時買外匯,長沽英磅、馬克、瑞士法郎,同時買空日元,就會賺大錢。當美元升時,所有外幣都跌,只有日元跌得最少,其他外幣都大跌;當美元回軟,其他貨幣升幅少,日元卻會大升。無論如何,只要在當時的市場這樣做對衝,都會獲利。

  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大量拋售泰銖,買入其他貨幣,泰國股市下跌,泰國政府無法再維持聯絡匯率,經濟損失慘重。而該基金卻大大獲利。除了泰國,香港等以聯絡匯率為維持貨幣價格的國家與地區都遭受對衝基金的挑戰。港府把息率大幅調高,隔夜拆息達300%,更動用外匯儲備1200億港元大量購入港股。最後擊退炒家。

  其他市場的對衝

  對衝的原理並不限於外匯市場,不過在投資方面,較常用於外匯市場。這個原理亦適用於金市、期貨和期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