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操作技巧

  相比權證這類博弈性衍生產品,國債期貨是最為初級的風險控制產品,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們瞭解一下吧。

  

  一、 通過商業週期的變化判斷利率的走勢,經濟的復甦—繁榮—過熱—衰退週期很大程度受資金的影響,相應國債的投資價值變化也會隨之起伏波動,具體示意如下圖:

  以上圖表的理論不再做過多解釋,以目前的全球經濟分析,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是遲早的事,正是在利率將要升高的預期下,美國國債收益率急劇上升,上週四突破3%歷史新高,相應國債期貨步入熊市。受此影響,全球資金迴流美國,使得新興國家股市、匯市雙雙下跌,許多國家被迫升息,導致國債也同步下跌。這是一個長結構趨勢,預示未來全球國債市場步入熊市。

  二、 關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利率變化風向標,由此推斷國債期貨的中期趨勢。當前說貨幣政策的變化是趨於緊縮的,同時央行同步採取逆回購的方式技術性調節市場貨幣的供應量,典型看每到月底銀行間利率市場的拆借利率***尤其是隔夜及7天***就會急劇飆升,短期資金狀況並不樂觀,這樣會抑制國債期貨價格的走高;還有是通貨膨脹的變化,未來三年將是預期通脹上升的週期,因此也會抑制國債期貨的走高。論據證明國債期貨的下跌是個大概率事件,但中國的情況也許特殊一點,如果經濟繼續下滑,沒準央行逆天而動,也許會採取降準、降息的另類刺激模式,畢竟我們的利率與世界平均水平比還是比較高的,技術上有操作空間。

  三、 如果感覺商業週期及政策分析難度較大,不如採取程式化模型的交易方式,反正能賺到錢也行,這是基於利率的變化理論與實際都屬於線性變化的原理,交易價格較為連續,所以程式化交易也是很不錯的交易模式,如週五的1312合約的交易模型就極為典型,如下圖:

  當日開盤賣出、尾盤平倉可以賺到0.300元/100元劵或3000元/手,非常不錯的收益。

  當然,還有第四類套利交易,無風險套利只是理論上的好事,債券市場都是專業人員,誰也不會有大的失誤,有些機構願意套,就“守株待兔”吧。

  總之,國債期貨上市是一件極好的事,在商業週期的大背景下,玩轉大類資產的輪動投資很有意義,商品期貨、股指期貨、股票市場、債券及國債期貨周而復始的輪動變化都會促使更多的產品問世,使得我們金融市場的執行更有效率。而國債期貨恰恰就是最為關鍵的產品組合平衡支點。

  國債期貨價格影響因素

  作為一個標的物為指定國債價格的衍生品,國債期貨受市場對標的國債價格變化預期的影響,而國債價格的影響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利率因素。國債是利率產品,價格與利率走勢相反,利率漲得越高,國債價格下滑越大,久期的概念便在於此。

  其次,它也是國家或政府信用的表現物。通常,我們容易忽視國家信用的影響,但在如今這個動盪的多事之秋,國債的信用含量尤為重要,因為租個保險櫃是需要成本的,否則近期德國國債就不會是負利率,而希臘、義大利國債的收益率卻總是居高不下了。

  再次,國債期貨是市場預期的指示器。在很多特定時期,某一期限的國債會由於其他市場波動或政治動盪等諸種因素的影響,受到投資者的一致青睞或一致唾棄。這時,如果標的國債的供給極度不平衡,國債期貨就會更加敏銳地反映出投資者對彌補市場頭寸的需求。在經濟或政治不是非常穩定的國家裡,3年期國債和30年期國債價格的區別在於投資者對政府信用的分歧,而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視。

  中國現有的固定收益類衍生產品包含利率互換和信用互換兩種,但信用互換已經變成各大銀行之間在政策指標下互相置換信貸資產額度的計劃經濟的新產品!只有利率互換是當前債券市場中最為主要的利率風險控制產品,這是一種在銀行間以詢價為交易機制的產品,其最低交易面值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對應的利率標的物以1天和7天回購和存款利率為主,主要參與者是各大銀行和一些其他機構,以工行為首的幾大行總是絕對的霸主。

  國債期貨在交易方式上有別於利率互換。其通過交易所連續撮合交易的機制,以3萬元保證金和100萬元的投資門檻起步,能更加有效地增進職業投資者使用國債期貨把控風險的有效性。坦白而言,像利率互換這樣5000萬元起步的交易產品,其本身在設計時就不是針對廣大職業債券投資者的。大銀行曾經是我國債券產品發行的唯一物件,現在國債期貨的問世體現出了金融深度改革的趨向。不僅如此,高頻率的連續交易還可以及時起到發現市場利率價格的作用。

  簡單而言,購買國債期貨相當於看空利率走勢,也就是預期利率下滑。賣空債券期貨則相當於看漲利率走勢,也就是預期利率上漲。

  未來市場中,整個利率曲線都應被國債期貨所覆蓋。那樣,兩年前發行的五年期國債和剛剛發行的三年期國債以及他們所對應的期貨的價格應該是一樣的,否則就會產生新的套利空間,而即便產生了這種套利空間,也是市場效率問題,而不是國債期貨市場應該存在與否的問題。

  無疑,國債期貨低成本、易操作、好估值的優點可以更有效地使我們對利率風險進行規避和控制,對廣大職業債券投資者而言無疑是樁好事。

  但值得提醒的是,作為一個風險控制的工具而非博弈利器,不應僅僅因為入市門檻低,而槓桿倍數高就放任散戶投機者進來博弈,因為這樣的散戶往往不帶有控制風險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