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樓層空氣最好

  買房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樓層越高越貴,為了一輩子的窩,不少購房者都願意多搭上點錢,買個高樓層。但其實住房並不是越高越好,你知道第幾層的高層,才是最好的嗎?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一樓到三樓,人們通常生活在樹冠下,離地面很近,常常能傾聽到樹枝敲打窗戶;要說心理上舒適,這裡是最好的。身居高層的人容易產生一種“根基不穩定”的感覺,經常會感到內心壓抑。

  一般人會認為,三樓是最理想的,但恰恰正是這裡集結了大量有害物質。四樓、五樓的有害物質就少得多,因為它們開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此外,樓層太低會導致光照不足、潮溼、空氣迴圈減緩等問題,而且,汽車和柏油馬路會使空氣中飽含甲醛、一氧化碳、氮的含量增加,選擇低層樓時,至少遠離主幹道200米才算安全。

  那麼高層呢?從空氣質量角度來說,高層的空氣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新鮮,高度在30米以上的,也就是這些樓宇的8-11樓之間,灰塵會在此逗留,空氣質量反而更差。一般來說,樓房的排風口都設在高層,所以對高層的住戶有一定影響。此外,鋼筋混凝土結構會迫使來自電器裝置的電波沿著樓房迴圈,也就是電磁輻射,相當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頂層,所以,高層居民更容易出現頭疼症狀。而且這裡正好是噪音較大的空間,許多消費者以為身居高樓就能“遠離塵囂”,誰能想到,真正在一樓傾聽車輛噪聲,還不如在8-14層聽得真切。說到樓高自然風大,很多住戶住著住著往往會感覺自然風有時大過頭了。

  另外,隨著高層建築不斷增加,為滿足其用水需求而建設的二次供水設施也隨之不斷增加。通常所稱的二次供水是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的簡稱,是指通過二次供水設施間接向用戶供給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設施包括為保障生活飲用水而設定的高、中、低位蓄水池及附屬的管道、閥門、水泵機組、變頻、氣壓罐等設施。由於二次供水是“水廠-管網-二次供水設施-使用者”過程中相對開放的環節,比市政管網水較易受到汙染,水池***箱***若不能定期進行清洗消毒或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水質的二次汙染。據介紹,有一些小區樓頂的蓄水池和水箱長年無人管理,衛生狀況堪憂,有的蓄水池和水箱長滿了青苔,有的水池由於長期沒有蓋好,掉進不少的昆蟲,維修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裝置的正常運轉和維護,都要業主們掏錢。所以一般這幾層很多內行都不會買的,二次供水,二次汙染,二次出錢。

  另一方面,長期居住在高樓的人們尤其是老人,會產生一定的不安穩心理,甚至出現噩夢發作導致失眠以及恐怖感等。這些心理因素的長期改變有可能會導致生理因素的改變,從而加重病情,所以說住高層對中老年人來說不利的因素還是有的。特別是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不要住在六樓以上的樓層,窗外的環境十分重要,身居高層,整天面對的是磚牆,能引起孩子對自己和對世界的不由自主的敵意。

  總結來講,購買樓房時,六七層的位置最佳。小高層選樓層最好不要超過六樓。六樓最好,接著依次為五樓,四樓、二樓、三樓,七樓、八樓九樓……一樓鉛***一般懸浮在2米以下***等重金屬集結,其實對老人也不利。

  最後,再給大家奉獻一些樓房結構的知識:

  多層房型是磚混結構。這種結構成本低,比鋼筋混凝土結構低40%左右。這類房子的耐久性一般,折舊較快。它的優勢是房子由於受到各種限制,通常只能是板式,大多南北通風。少了柱樑的限制,戶型也比較好。加之沒有電梯,少了電梯井、候梯廳等公用建築面積,房間利用率高。多層的最佳樓層為3、4層。

  高層住宅就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又分為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框筒結構等。框架結構,就是用幾根柱子和棟樑架起整棟房子,這種結構可以隨意更改戶型結構。缺點是房間內有樑有柱出現,影響美觀、傢俱佈置。

  框剪結構,優點是隱樑隱柱。缺點是房型佈局有侷限性,室內多數牆壁不能拆卸,裝修不便,同層平面難免會出現較差戶型。

  框筒結構:整體建築主要由幾大框筒承擔重量。單元內的牆體不起承重作用,真正的活性建築,牆體可以隨意改變,甚至整層都可以隨意間隔。這是現在最先進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