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的風格變化

  “價值”無價值,“成長”難成長,“精選”不精選……事實上,目前市場中確有一部分基金在投資風格上與其產品名稱“名不副實”。然而由於基金在合同中早已為自身操作留下了足夠“制度空間”,基民只能提醒自己:下次買基金,要看清產品招募說明書。

  風格偏離 又押錯寶

  事實上,王叔的困惑並非個案。目前市場中,確有一部分基金在投資風格上與其產品名稱“名不副實”,有些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與選股偏好與產品定位出現階段性偏差甚至“反向操作”的現象也並不鮮見。

  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顯示,在2月18日至5月27日區間內,中小股強勢崛起,創業板指數漲幅高達30.46%。而在納入統計範圍的34只名稱中註明主投“中小股”或者“創業板”的基金中,有6只基金期間淨值下跌,11只基金跑輸業績基準。

  其中,光大中小盤、國富中小盤和中歐中小盤期間分別虧損4.43%、2.19%和2.87%,跑輸業績基準7.17%、4.81%和4.17%。

  以光大中小盤為例。一季度末,在投資方向上其主要對銀行、券商、醫藥等板塊進行了重點佈局。其中南京銀行、方正證券、中信銀行、寧波銀行、海通證券、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都成為期末前十大重倉股。

  而在國富中小盤的一季報中,山西汾酒、五糧液、洋河股份、貴州茅臺等都是其前十大重倉股。今年前三月該基金已跑輸業績基準4.35個百分點,當期淨值下跌0.67%。基金經理坦言,跑輸基準是因為“高配白酒股”。

  中歐中小盤則因堅定看好地產板塊而與此波行情失之交臂。基金經理表示,一季度仍然保持看好一二線龍頭地產公司未來良好成長空間的觀點,堅持認為一二線龍頭地產公司在全年具有顯著的投資價值。其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也基本上維持了地產城建板塊的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名不副實”的現象並不侷限於中小盤主題基金。從去12月3日至今年2月8日之間,藍籌股迎來短暫修復行情,滬深300指數漲幅同樣高達31.85%。而在納入統計範圍的19只名字中註明主投“藍籌”或“大盤”的基金中,有9只基金跑輸了同期的業績基準,其中融通新藍籌、交銀藍籌和泰信藍籌分別跑輸業績基準3.49%、2.93%和2.67%。

  “貨不對板” 無可奈何

  向來最為透明開放的基金產品,怎麼會如此“說一套,做一套”呢?

  王叔並不甘心,於是向推薦其買該基金的上述銀行理財經理反映情況,卻被告知“這很正常”。

  該理財經理建議細讀該基金的產品招募書,王叔這才發現了“門道”。

  儘管在該基金的招募說明書中,基金承諾股票投資總額的80%將投資於國內A 股市場上具有良好成長性和基本面良好的中小盤股票,但對“中小盤股票”的定義卻與傳統市場認識有所區別:基金管理人每半年將對中國A 股市場中的股票按流通市值從小到大排序並相加,累計流通市值達到總流通市值70%的股票歸入中小盤股。

  記者統計顯示,以今年一季度末為節點,A股市場共有2469只股票,如果按照上述規則定義,排名前2457只股票合計流通市值佔A股總流通市值比為70%,換句話說,除了12只航母級大盤股,A股市場上絕大部分股票都屬於“中小盤股”,數目覆蓋比例高達99.51%。

  翻看市場上目前以中小盤命名的基金髮現,其擇股範圍也是大同小異。

  在A 股市場中的股票按流通市值從小到大排序並相加的基礎上,華安中小盤和銀華中小盤取累計市值佔A股總市值前70%的股票為中小盤股;國富中小盤、易方達中小盤和中歐中小盤取前2/3***67%***。

  此外,光大中小盤相對“嚴格”,對中小盤的定義三類公司:1、在中小板上市2、在創業板上市3、在主機板上市、按股票總市值自小到大進行排序並相加得到的累計總市值達到主機板總市值40%的上市公司。

  “也就是說,契約規定了的範圍基本上等於沒規定,即便基金經理投的是大盤股,在法律上也抓不到辮子。”理財經理告訴王叔。

  由於基金在合同中早已為自身操作留下了足夠“制度空間”,面對所謂投資偏離,王叔顯得無可奈何。

  指數漲了 淨值跌了

  基民王叔最近有些“鬱悶”。4月份,創業板漸露牛市姿態,部分個股屢創新高。被創業板走牛“感染到情緒”的他,在一家代銷銀行購買了5萬元滬上某基金公司的中小盤基金。

  然而,本想借道分享“成長紅利”,王叔卻在投資了該基金一個多月後發現,這隻號稱“主要投資於具有持續成長潛力的中小盤股票”的中小股主題基金,淨值下跌超過2%。

  翻看該基金一季度報告,保利地產、中國平安、貴州茅臺、萬科A和金地集團均躋身其十大重倉股行列。

  基金經理的解釋是,未來隨著各地領導班子換屆完成,新一屆政府創導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有望得到逐步落實,股指則在週期股的帶領下將逐步企穩回升。

  “由於小市值股票前期漲幅過大、當前估值偏高、面臨業績壓力等負面因素影響,我們傾向於關注週期股和價值股的投資機會。”該基金經理表示。

  但是讓王叔感到不解的是,一隻專注挖掘成長股的基金,如何就成了週期股的“粉絲”?

  “不可貌相” 慎重擇基

  “我們也很無奈,如果把投資範圍限得太死,到最後是自己把自己定死。”滬上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在基金投資“名不副實”的背後,基金自身也並不情願。

  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基金髮行頻率不減,每天都有數十隻產品在渠道銷售,為了避免同質化,基金總希望通過一些亮點來吸引投資者。

  “比如現在轉型的主題很熱,那麼可能會有公司會推出偏向於成長股主題的基金,名字中就免不了‘成長’、‘中小盤’、‘新經濟’等等詞彙。”該人士說。

  但由於市場行情仍然處於一個混沌的週期,階段性的主題能夠持續多久無法把握,“基金不可能將‘一輩子的幸福’都賭在一個領域,否則一旦市場風格切換,基金幾乎退無可退”。

  滬上一基金分析師也表示,目前基金缺乏有效做空工具,加之對於股票型基金的倉位限制將日趨嚴格,在市場風格多變熱點頻繁切換的背景下,基金投資面臨較大挑戰,因此誰都不敢事先把投資範圍限定過死。

  某位執掌以“新經濟”命名產品的基金經理此前就表示,自己更看好煤炭板塊,而且配置上也會更趨向於週期股。記者詢問如何向市場解釋其投資與基金名稱的區別,他表示所謂“新經濟”並非一定侷限於新興產業,傳統藍籌中也會有適合“新視角”的行業崛起。

  既然如此,為何不乾脆將基金名稱改為藍籌?

  該公司市場部人士坦言,因為現在“新經濟”很熱,而此前公司已推出若干以“轉型”為主題的產品,希望做一個系列,以迎合投資者喜好。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對於中小公司來說,基金經理人數不多,一隻新產品由誰來執掌,可選擇的空間不大。“有時候開發了1只中小主題基金,但沒有足夠人手了,即便是風格穩健擅長挖掘白馬股的基金經理也只能頂上,投資風格肯定會出現偏離”。

  “價值”無價值,“成長”難成長,“精選”不精選……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面對一些基金在取名方面的“花槍”,投資者應該慎重選擇。

  “其實一些基金是多種風格兼具的,只不過是一種風格佔據主導地位,投資者千萬不要被這種混合名字搞亂,如果通過名字不能確定基金的風格就一定要仔細閱讀基金的招募說明書、瞭解基金經理歷史業績和風格。”上述分析師表示,基金的名字只能給投資者一個初步印象,而深入地瞭解自己的投資品種還是要靠更多的工作來完成的,基金也不可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