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的個人素養

  能否將《綱要》體現的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實踐中,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關鍵是教師。有哪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會尊重

  通讀《綱要》,所有的條文都體現出對幼兒權利的尊重、對每一個幼兒個性、能力結構與學習特點的尊重、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對教育規律和其教育過程的尊重,特別是對教育過程中人的因素的尊重。 作為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首先教師要走近幼兒、瞭解幼兒,瞭解他們的內在需要、情感特徵、個性表現,把幼兒看成是一個大寫的“人”,時時關心他,處處愛護他,和他建立一種平等友善的師生關係。其次,教師要理解幼兒,理解他們的童趣、童真,關注他們的關注、驚奇他們的驚奇、感受他們的感受,真正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感到接納、關懷、支援的良好環境,以促進幼兒自信、自尊的成長。再次,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的契機,既要捕捉幼兒發展的“尋常時刻”,又要把握幼兒發展的“機會之窗”,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會獲得很好的發展。

  :學會反思

  在《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教育活動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分析教育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教育評價的過程也是教師反思教育教學的過程。因此,學會反思是教師用來提高自己專業素養、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是落實和貫徹《綱要》精神的基本素質之一。 學會反思,教師要思考、反省、探究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存在

  的問題,要認真分析問題,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要學會跨越專業知識,跨越崗位侷限,跨越現狀思考,站在未來的角度來反思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 只有學會反思,教師才能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不斷地實踐、反饋、調整、再實踐,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更貼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成為幼兒最為“合適”的教育。教師也只有學會反思,才能

  使自己由單純的教書匠變為研究型教師,由“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習型或發展型教師。

  :學會合作

  在現代社會裡,人與人之間更趨向於合作。學會合作,是現代人的又一基本素質。 在《綱要》中多次提到通過教師和幼兒的“共同生活”、“共同活動”來形成探究合作型的師幼互動共同體,促進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這一理念的提出,對傳統的“師道尊嚴”給予了極大的衝擊。因而,教師要善於和幼兒建立《綱要》、所要求的富有人文色彩和平等精神的新型師生關係,要善於欣賞幼兒,願意看到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願意為幼兒的能力讚歎,願意向幼兒學習,願意和幼兒共同探究、共同成長。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會與幼兒合作。 同時,教師要學會與同行合作。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善於看到每一個教師個體的優勢和弱勢,要善於向別人學習,善於與同行優勢互補,相互合作。 要充分利用家庭、社群及周邊環境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教師學會與家長、社群合作,首先是當今世界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隨著大教育觀的確立,幼兒教育成了幼兒園、家庭、社群共同的工作,三者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勢在必行。教師學會與家長、社群合作,其次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促進幼兒更好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家庭、社群的合作,能充分利用好家庭、社群的資源,讓幼兒逐步走向社會、瞭解社會,擴大視野;另一方面,通過與家庭、社群的合作,能充分發揮幼兒園的教育優勢,不斷向家長、社群宣傳、滲透新的教育理念,從而使幼兒獲得和諧、一致的教育。

  :學會支援

  《綱要》明確地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學會支援,是教師落實和貫徹法規檔案的重要素質。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學會尊重、學會反思、學會合作,最終要在幼兒學習、生活、遊戲、運動過程中能給予支援,使他們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遊戲、運動。因而,教師要學會支援幼兒

  的好奇探究行為、幼兒的交往合作、幼兒的表達表現、幼兒的創造力的發展,既要在物質環境上給予支援,還要注重幼兒精神上的支援。教師要善於運用支援的策略,使幼兒獲得更多的探索機會,感受到自己所進行的活動的重要性,體驗到活動的快樂與成就。 《綱要》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未來工作的藍本,藍本給了我們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創機,我們要在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中,更要學會把握創機,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