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培養孩子的教養

  孩子最怕就是聽到別人說自己沒教養,那父母?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孩子的教養:情商高,其實是好教養

  現在家長們聚在一塊,已經較少聊“智商”了。一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孩子不是明顯的目光呆滯、行為障礙,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智商問題;二來,智商的概念已經“過時了”,現在流行“情商”和“教養”。

  “情商”這詞近年來很流行。何謂情商高?至於什麼是“情商”,什麼是“教養”,好像沒有誰能給出確切的定義。

  很多人只是籠統地覺得,能說會道、處事圓滑、人緣好便是情商高,吃西餐知道如何放置刀叉、喝紅酒知道搖搖杯子便是教養好。比如,臺灣女性林志玲,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每次都能在綿裡藏針化解危機的功力,被讚賞為高情商。

  一位同事前幾天分享了一則關於高情商的故事:說她上高中時,姐姐生病住院,她幫帶不滿三歲的外甥。一天,她去幼兒園接外甥回家,看到路人多,於是跟孩子說:“我抱你吧。”結果小傢伙回了她一句:“小姨累,我自己能走的。”她瞬間淚目,並最終還是抱了她。

  時到今日,同事對外甥的高情商仍稱讚有加:所謂的高情商,其實就是好教養。

  其實,情商並不是什麼深奧難懂的概念,說得簡單點,就是一種能感受他人情感並能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這樣說來,情商應分兩點來看:一是對外,能識別甚至通過自己的行動引導別人的情緒;二是對內,能管理自己的情緒。

  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所需要的良好品性,其實都屬於情商,比如:獨立、同理心、自信心、責任心、自律能力等等。

  在這點上,它無疑和教養是相通的。不少人認為所謂的有教養,只是懂些規矩之類,實則不然。有教養,不僅懂規矩,還懂得規矩裡的態度。規矩為敬重人而設,所以一個好教養的人,即是一個懂得尊重別人又能約束自己的人。

  有教養,一是自己舉止得體,二是讓別人跟自己相處時感到舒適。所以才有人說:所謂高情商和好教養,是相通的,就是自己過得舒服,也讓別人過得舒服!

  培養孩子的教養:好教養,無疑跟家風有關

  在單位裡,有一個名校畢業的實習生。大家一起討論選題策劃時,他腦汁洋溢,貢獻了不少點子。到了午餐時間,會議仍未結束,選題組長拜託他給大家訂個盒飯。沒想到,這孩子卻無比決然地拒絕道:“很抱歉,我來這裡當記者的,不是打雜的。”

  後來才瞭解到,他對“平等”的概念有著錯誤的觀念。他認為自己來實習做的是記者的活,如果跑去給人訂飯的話,就等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這於他是不公平的。

  出生在官宦高知之家,從小父母給他種下的所謂的身份平等觀,恰似一顆種進了他眼裡的毒瘤,讓他看不見另一種平等——人格上的平等。職業大小,無關貴賤,因為人在人格上始終是平等的。

  相反,一位有著多年煙齡的領導,只要見到有人靠近他,都會立刻把煙熄滅。他說起他兒時家窮,他媽對他說,你抽菸是你的權利,我不反對, 但你以後在抽菸時得多留意身邊有沒有小孩或其他人,因為你沒有權傷害別人。相反,你是個男子漢,你得顧著別人一些,多給別人一些關照。

  可見,真正決定一個人教養的不是他的家境,而是家風。家風是什麼?簡單說,一個詞,一句話,一個人……都是家風的載體。

  父母有嚴格的自律,能時刻保持優雅,孩子會打內心相信這是生活的最高準則;父母不善調節自身情緒,孩子看在眼裡,一樣會視之為生活的不二法則, 這樣等將來如果他自己碰到挫折時,情緒很快被引爆,容易傷人傷己,損害人際關係。對孩子的教育,家長首先要做到“其身正”。只有家長做到了,家庭才有正直的家風,才會教育出高情商、有教養的孩子。

  培養孩子的教養步驟

  一.教孩子學會生存技能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在山裡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溼飢餓中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他們無望地失聲痛哭,"人們永遠也找不到我們了",一個孩子絕望地哭泣著說,"我們會死在這兒。"然而,11歲的伊芙雷站了出來,"我不想死!"她堅定地說,"我爸爸說過,只要沿著小溪走,小溪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河,最終你一定會遇到一個小市鎮。我就打算沿著小溪走,你們可以跟著我走。"結果,他們在伊芙雷的帶領下,勝利地穿出森林。也許人們會認為,像伊芙雷這樣的女孩生來就有才能,其實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於其父的後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並知道什麼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

  二.培養忍耐心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並告訴他們:"現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後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以後的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於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後事業上也少有成功。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於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後背,然後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週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努力爭取成功。

  三.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會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四.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對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動地接受,逐漸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慾的表現,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如果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動,不但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乾點什麼事,他也懶得動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玩。

  五.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車拖到那兒,然後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親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六.培養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只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小女孩反覆練習,終於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裡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護孩子的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弄壞東西都是在所難免的,不要老是數落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麼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

  八.給予鼓勵和支援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援,千萬不要潑冷水。儘管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是那麼稀奇古怪,你應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創造的導師。

  九.培養孩子尊重他人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並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