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種力,是一種能量。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確實存在,確實在起著作用。好習慣使孩子不由自主地去學習,為什麼?回答是:學慣了,不學習覺得難受。而壞習慣使孩子不知不覺地去拖拉,去懶散,去幹擾人。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預習的習慣。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絡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把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樣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2.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隨著中學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鍛鍊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

  3.課後複習的習慣。複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慣。

  4.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也不能包辦代替,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讓他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5.及時改錯的習慣。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建立一個錯誤收集本,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彙編”等形式分類記載,避免下次出現類似錯誤。

  6.認真書寫的習慣。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

  7.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觀察,經常向孩子提出問題並與之討論,促使他去觀察思索,並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8.積極閱讀、寫作的習慣。家長要為他們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積極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寫作過程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等認識能力的訓練。

  9.養成有條理的習慣。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

  10.動。

  開動大腦機器也像開車一樣,起動時,要先點火***提供動力***,再掛上低速檔起步,低速執行一段時間後再提速。孩子習慣的養成,起初行動要慢一些,動作要小一些,不要急於提速。例如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第一次只寫三兩句話即可;培養孩子學英語的習慣,第一次只記憶一兩個單詞即可;培養孩子長跑的習慣,第一次跑200米就行。凡事不要一開始就急於求成,因為那樣孩子會因為有為難情緒而失去信心。

  11.加速。

  有了首次慢動,慢慢就可以逐漸加速了。每篇日記的長度增加了一兩句,每天記憶的英語單詞增加了一兩個,每天長跑的距離增加了幾十米。這樣,孩子會覺得在慢動的基礎上增加這點運動量可以接受,不知不覺之間,大腦這部汽車比以前運動得快了。

  12.斷。

  遇到特殊情況,如意外任務啦,身體有點小病啦,等等,也要鼓勵孩子不要輕易中斷停止,只要站直了,就別趴下。只要還能堅持,就別停下。身體有小病時,跑不了就一步一步走下來。只要做了,就比停下來強。

  13.時空。

  有了一點行動,並逐漸增加了行動的速度,孩子就會品嚐到一點做事的快樂。要進一步培養習慣,就要制定比較全面的計劃,增強孩子對自我行動的時間和空間的控制能力。從時間上,和孩子商定從早到晚的行動計劃,什麼時間跑步,什麼時間上學,什麼時間看課外書,什麼時間看電視,各用多少分鐘,使孩子每年、每月、每天的時間安排都井井有條。從空間上說,要使孩子處於能夠把握自己的環境,譬如歌廳、舞廳、遊戲廳這些地方,孩子一旦進去,就容易失去控制,不由自主地放棄好習慣。注意定計劃的時候,任務指標不要定得過高,要使孩子覺得稍加努力便可達到。

  14.軌道。

  孩子按計劃行動起來了,逐漸提高了學習效率,每天定時定量地鍛鍊、預習、做題、背單詞、寫日記,看課外書。到了某段時間就自覺地去做某事。遇到特殊情況少做一點,做慢一點,但不停下。按照這樣的計劃不停地做下去,慣性就越來越大,就像列車在軌道上行駛,甚至像衛星進入了軌道,就不會再走走停停了。進入軌道之後需要防止兩種情況:一是外部干擾,二是內部故障。對外界不良的引誘要及時排除,對內部故障要及時檢修。 一個養成學習習慣的孩子,不用別人說,他會自覺學習。如果外人強迫他停止學習,去打遊戲機,他會覺得不習慣,甚至厭煩別人的打擾。一個懶散慣了的孩子,別人不提醒他去學習,他總是懶得動,家長老師逼得沒辦法了,才學一會兒;一沒人督促,立即又不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