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職業素質

  一般說來,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並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選擇與決策,人生存的基本技能

  作出明智的選擇是一項與每個人的成長、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生存技能,我們的每一個決定,影響、左右了我們的職業生涯發展和個人生活質量。在我們的一生中,需要花費無數的時間與精力來選擇或作出決定,小到選乘公交車,大到求學、擇業,還有戀愛與婚姻……的確,成功與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十字路口”上的某個決定。

  三大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近79.3%的大學畢業生對職業生涯心理準備不足,缺乏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具體反映在他們選擇職業時的茫然與困惑。本案例中的“我”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第一份工作還是四年間的其它選擇與決定,她都沒有圍繞職業選擇的基本思路進行。

  作為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專家團講師,筆者每年都要為應屆大學生提供職業心理輔導講座,內容包括:***1***發現與探索自我。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需要,即自己想從事什麼職業;瞭解自己的氣質與個性特點,分析自己適合從事什麼職業;瞭解自己的職業能力及其傾向,看看自己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才能最充分地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2***認識職業世界。幫助大學生以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職業世界,認清職業社會發展的趨勢,瞭解相關職業的特性及其對就業者的要求。***3***尋求最佳的人職匹配。在正確估價自己和全面認識職業世界的基礎上,協助大學生客觀地給自己定位,明確恰當的就業期望;在充分獲取資訊的基礎上,選擇既能滿足自己需要、適合自己個性特徵,又能促進自己潛能發揮的職業。

  自我塑造

  除了選擇、決策外,另一項生存技能就是職業適應與自我塑造。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曾說過: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如何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顯然,要想獲得職業上的成功,首先是學會適應職業環境,就像大自然中的千年動物,能夠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調整、改變自己,避免成為“嬌貴”的恐龍!

  一般而言,踏入職場的最初3年,是新人適應社會的階段。主要任務是:弄懂、搞清職場遊戲規則,接受他人有關如何最好完成工作的智慧與指導,承受對新生活想象和實際情況有落差的現實,克服某些方面比別人差的不安,等等。

  而案例中的“我”,因為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心理準備,當遭遇工作環境中的諸多障礙與不如意時,便表現出逃避、退縮、迴歸的行為特徵。因此,她四年多來幾乎是在“原地踏步”,沒有為下一個或下下個職業發展階段積累經驗,如:成為獨立的職業人,在公司內找到自己作為某一方面專家、管理人員的定位。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倒閉、轉業、兼併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受其影響,職業的供給數量、市場價格也在不斷變化。另外,因擇業者的才能、素質水平存在著差異,以及求職預期與現實社會的矛盾,擇業者要想得到一份滿意、適合自己的職業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筆者建議更多的“我”能不斷調整自己的求職預期與職業定位,提高自己在職業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

  職業素質的分類

  1、身體素質:指體質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質。

  2、心理素質:指認知、感知、記憶、想像、情感、意志、態度、個性特徵***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習慣***等方面的素質。拓展訓練以提高心理素質,很多知名企業都通過拓展訓練來提高員工的心理素質以及團隊信任關係。

  3、政治素質:指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信念與信仰等方面的素質。

  4、思想素質:指思想認識、思想覺悟、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素質。思想素質受客觀環境等因素影響,例如家庭、社會、環境等。

  5、道德素質:指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道德修養、組織紀律觀念方面的素質。

  6、科技文化素質:指科學知識、技術知識、文化知識、文化修養方面的素質。

  7、審美素質:指美感、審美意識、審美觀、審美情趣、審美能力方面的素質。

  8、專業素質:指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必要的組織管理能力等。

  9、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主要是語言表達能力、社交活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社交適應是後天培養的個人能力,職業素質的另一核心之一,側面反應個人能力。

  10、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主要是學習能力、資訊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等。學習和創新是個人價值的另一種形式,能體現個人的發展潛力以及對企業的價值。